分卷阅读322(2 / 2)
毕竟杨家在潍县的宅子够大,好几个园子,园子里有河,可京城的宅子就没有这种条件了,那时候收拾行囊,杨芸娘想着冰鞋带着也没用处,便留在潍县了,谁知道到了京城还有机会嬉冰呀。
刚刚她带着弟弟回去,试探的问阿爷阿奶和爹爹,能不能和堂姑、辛盛他们一起去护城河嬉冰,阿爷笑着说:“去吧去吧,京城的孩子冬日里都爱玩儿这个。”
杨继学也没反对,只是嘱咐儿女:“穿上抗风的厚袄,系上披风。”
杨老夫人也同意了,吩咐家里厨娘煮好驱寒的汤药,又叫来家里善水的家仆陪着一块儿去。
不过杨芸娘不知道他们走后,杨老夫人跟夫君和儿子说起孙女的婚事,有些着急的道:“芸娘的婚事还没有眉目吗?师娘上回不是还提了一家,那孩子已经有了秀才功名,家底也殷实。”
杨怀恩看向杨继学,说:“你说你要自己去打听打听,怎么样了?”
杨继学皱起眉头,不太中意的样子,说:“我去打听过了,那孩子虽然有了功名,但这个秀才都是吊车尾中的,书院的先生说他肯用功,但天分一般,怕是终其一生难得中进士。”
杨怀恩的师娘是京中富商的女儿,她又陪着杨怀恩在边关流放了许多年,和京城的官家夫人许多关系都早断了,这介绍的人家也是经商的,家里在京城有许多铺子,家底是很富裕的。
只是杨家又不缺钱,给杨芸娘的嫁妆都有上万两,比起钱财杨继学还是更看重男方的才学能力。
听了杨继学这话,杨怀恩便和妻子说:“既如此,那便跟师娘说一下回绝了吧。”
杨老夫人点点头,但更加苦恼起来,叹气道:“芸娘今年就要十六岁了,再拖下去年纪大了更不好寻到合适的了。”
杨继学听了也难受,他也不是不着急,相反他都急死了,可他总不能见到一个同僚就问人家有没有适龄没定亲事的儿子,想来想去,杨继学便说:“不如过完年找找京城里有名的官媒,帮着牵牵线?”
相熟的人家介绍的好歹知根知底,可媒婆的嘴骗人的鬼,蠢笨能说成老实,奸猾能说成聪慧。
杨老夫人更加叹气起来,说:“若是今年还寻不到好人家,明年我就让我娘家给芸娘寻摸亲事了,便是嫁回东安府去,也比嫁个不如意的人家强。”
杨老夫人生着闷气走了,当着儿子的面她不想再提翟氏来惹儿子不快,但心里还是越想越气,若不是翟氏脑子不清楚,当年芸娘跟辛家长子成了,那该多好。
W?a?n?g?阯?发?b?u?y?e??????????e?n??????????5????????
见母亲满脸焦虑的走了,杨继学心里也不好受,看着他爹说:“儿子这么大了,还让爹娘跟着操心,实在不孝。”
杨怀恩摸着自己的胡子,手下不知是太用力还是怎么回事,竟拽下来两根,瞧着自己手上那两根胡子,杨怀恩叹息道:“辛家盛哥儿确实好,但错过便是错过了,你也莫要拿辛盛做对比,若拿他对比你总找不到满意的女婿人选的,要我说褚家那小子也不错。”
去年褚亮倒是提过有意替褚奕求娶杨芸娘,褚奕比杨芸娘大一岁,年纪也合适,褚家的长孙,身份也般配。
但褚奕早就不读书了,杨继学便拒绝了。
后来褚亮、辛长平他们高中回乡,褚家老太爷便趁机做主替孙子求娶了辛家那位舅家的姑娘宋惜娘。
说起家境来,那必然是不般配的,褚家是潍县数一数二的世家,宋家却是个破产的小商家,不过褚老太爷瞧中了人家姑娘,那姑娘虽出身不好,又有一对拖后腿的爹娘,可姑娘自己优秀啊。
人家有一手配染料的绝活,靠着手艺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