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90(2 / 2)

加入书签

还有一个迫切原因姜老爷子没说。

那就是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一旦基地公布冬日要来的消息,这弹花弓肯定会跟着水涨船高,到时还能不能租到就不好说了。

所以必须争分夺秒紧着用。

姜老爷子按照记忆中的样子装好弹花弓。

然后将桌子搬出来,将以前不要的的床板拼接在一起放上去。

“阿英,你们把棉花都都铺上吧。”

袁英和许娜闻言,把几个装得满满棉花的蛇皮袋拎了出来一点点平铺上去。

姜老爷子系上宽腰带,在腰带后面绑扎上一根有弹性的长竹竿,竹竿端头垂绳系住弹花弓中间,让弯弓悬吊在面前。

姜岁兄妹两和牛小路都是第一次看弹棉花,觉得十分新鲜,围在老爷子边上问这问那的。

“太爷爷,你腰后面这个是什么呀?”

姜老爷子笑道:“这是竹竿,太爷爷在基地商店里买的——你们躲一边,不然碰到要吃苦头的。”

姜老太太把姜丝拘在一旁,“你们这些瓜娃子,来帮我铺菜。”

等木板上铺满棉花,姜老爷子便左手握紧弓背,右手拿着木槌有节奏地敲击弓弦。

敲击产生的震动让棉花一点点疏松开来,有些甚至飘浮到半空。

这个过程中缓慢又耗体力,不仅要不断翻动棉花,保证各个部位都能被弹到,直到棉花完全蓬松和均匀,还要不断的变换方向。

姜老爷子到底年纪大了,做了没多久就得休息一下。

袁英和吴秀自告奋勇上去试一试,没过一会就累的不行。她们还都是干惯了农活的,依旧坚持不了多久。

弹棉花完全是专业的体力活,体力技巧缺一不可。

姜老太太心疼自家老头,咬牙给对方冲了低度毒素的红糖酸果水。

一个下午下来,也就做出来两床。

棉花弹好后,袁英和许娜负责把这些棉花归整铺平,然后铺成两米乘一米八左右的长方形。

不仅如此,还要把过厚过薄的地方调整得均匀。

然后两人听从姜老爷子的指挥,在这些棉絮上下都铺上纱线,用木板轻轻地压在在棉花上,一点一点的,从这一头开始慢慢向另一头压过去,让棉花和纱线粘连在一起。

做完这些后,再把准备好的布料平铺在桌子上,把整理好的棉絮放在包布中间。

接下来的活就是袁英婆媳两人擅长的针线活了。

把布料和棉被缝在一起,一床两人棉被就这么做好了。

整个过程十分繁琐且需要耐心。

姜老太太来看过几次,最后还是干自己的活去了。

没办法,不是那块料,就不添那个乱。

家里有条不紊地为冬天做着准备。

另一边,姜枝兄妹两和牛大力夫妻四人早早背着篓筐直接出发去14号采集区。

这一次他们没有带上板车。

这几日基地里不算太平,板车太引人注意了,容易被盯上。

秉承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四人打算多带些蛇皮袋。

14号采集区和8号采集区一个方向。

即便基地里已经开始有些传言流出,出城采集的人比平时多了好几倍,但往南城门这边的人还是少。

姜枝兄妹这次之所以会去南城,也是因为柳絮的话。

“14号采集区刚开放的时候我去过,那边野果野草,出货率不高,所以去的人少。”

姜树:“那我们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