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42 章 · 练功日常(1 / 2)

加入书签

第42章·练功日常

武当山位于湖北,风景秀丽,搁在后世也是风景名胜区。

每日清晨,霞光自山头轻盈跃出,冲破万道雾气,鸟语虫鸣不绝于耳,天地辽阔,望之肺腑一清。待月落山头,夜幕繁星点点,伸手可触月宫,伴随着门下弟子诵念《清静经》的声音,不似凡尘地。

钟灵秀生活在紫霄宫,作息十分规律。

天不亮就起床,叠好被褥,刷牙洗脸,后以紫霄宫为起-点,在峭壁间攀爬纵跃,练习武当轻功梯云纵,赶在日出前到谷底的泉眼取一壶泉水,带回来泡茶喝。

一杯清茶,一个蒲团,日出之际练功。

当年,斗酒僧看了王重阳的《九阴真经》,认为其太过阴柔,自创出一门阴阳调和、刚柔并济的神功,就是《九阳真经》,后来传到张三丰手中,发扬其阴阳辩证的特点,诞生了流传后世的太极。

钟灵秀来得早,太极尚未圆满,仍有许多九阳的特质,姑且称之为太极九阳。

创功伊始,条件简陋,须略微借助外力:其他弟子要在日出练至午时,取天地阳气滋长之气,她则要在日出和傍晚行气,感受日月交替,阴阳转化的神韵。

这是一种玄之又玄的体验,若非她曾达到过内观的境界,怕也察觉不了其细微的变化。

清茶从热转凉,她拿起杯盏抿口,窗外日在中天,一个上午倏忽过去。

午时吃饭。

紫霄宫的伙食分两种,普通道士们吃大锅饭,每天三盆不同种类的素菜,比如豆皮炒面筋,青菜炒蘑菇,丝瓜汤,主食分馒头和米饭,任选其一。

张三丰和亲传弟子们吃得精细些,几道小炒菜,也有荤肉,武当七侠都是俗家弟子,并不忌口。

如今添了钟灵秀,完全不把自己当出家人,天天吃肉,师兄们也友爱,她和莫声谷年纪最小,两只鸡腿一人一只,鸡翅膀归殷梨亭。

论营养,那是比恒山丰富,但口味嘛……嗯……三流学校食堂。

不如少林,不如少林!

饭后,读《道德经》《庄子》《老子》,看不懂可以随时找宋大、俞二、俞三、张四讨教,算是文化修养课。

有时候练字累了,钟灵秀也会坐在檐下吹会儿笛子。

没有琴,武当一个道家圣地,居然不曾设有道乐,斋醮科仪也无从谈起,非常武侠。

待日头没那么烈了,到后山练习剑法。

太极剑还要十年,如今她学的是七十二路的绕指柔剑。

剑势连绵,密不透风。

借力打力,以柔克刚。

回转灵巧,出其不意。

是一门好剑法,但不如独孤九剑,没办法,五岳归来不看山,剑也一样。

她花了三月将绕指柔剑吃透,继续练习独孤九剑。

风清扬说,全然领悟需要二十年并不夸张,且这不是闭门造车就能融会贯通,须多与各家交手,切身体验刀、剑、掌、暗器、拳

道她的“身世”(),癑?繶卦??()『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通晓江湖诸多秘事,听闻这等消息,又惊又疑:“此话当真?”

“我又不认识他,害他做什么?”她笑道,“各家各派的龌龊事多了,我选武当就是因为咱们门风最好。”

俞莲舟见过鲜于通,翩翩公子,实难置信:“竟有这等事。”

钟灵秀瞧他表情,知道今儿学不成这门有趣的功夫,遗憾告辞。

最后是宋远桥。

他的武功不如俞莲舟,不过会使剑和扇子,风度翩翩,钟灵秀见新欣喜,耗费些时日与之对战,熟悉扇子的打法,自己也学了两手,想着日后伪装成翩翩少年也不错。

宋远桥惊叹于她的进步:“以你如今的武功,可以随松溪出门办事了。”

张松溪为调查少林僧人之死奔忙,殷梨亭、莫声谷时常协助,若不是她年纪还小,早就能下山历练。

“大师兄谬赞,我还早着呢。”钟灵秀毫无自傲之色。

武当是江湖名门,起-点就比寻常武林人士高,换做任何一个人拜在武当门下,学三年功夫也能应付若干三流高手,委实算不得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