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90 章 第 90 章(1 / 2)

加入书签

第90章第90章

医药箱很快就送过来了,妙真随着阮氏进门,见床上的傅家小大姐儿正躺着,妙真走进了一看,这孩子出了痘疹。

哪里是什么熊孩子,看她倒是难受的紧呢。

她迅速让人点了苍术,又戴上面罩手罩,对她而言,做大夫的只能先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的跟别人看病。

这孩子痘疹有的是红活充肥,按之欲破,有的痘疮是空的,听孩子的养娘说:“我们小大姐儿还不停的拉肚子,这可怎么是好?”

阮氏还问妙真:“徐女医,要不要针灸?”

“不必,孩子能吃得下东西吗?”妙真问养娘。

那养娘摇头:“就是不能呢。”

“唔,既然如此,我先开药,这药要等孩子半饥时喝,用三枚大枣做药引。”妙真很快就开了大补快斑汤,这个汤药是她前世研究古代痘诊的时候见过的,成书于万历二年,如今还未曾有这书。

阮氏拿了方子就让人出去抓药,妙真则对她说这病症会传染,让她们尽量不要在房里留人。就连妙真自己也是匆匆告辞,回去之后先让人送水,洗了个药浴。

她也是有心人,连忙让平安出去抓了辰砂散来,送去阮家,让阮家其他人开始预防。她自己则跟芙姐儿一面说起痘诊的治法,一面熬三豆汤,还备下五瘟丹。

所谓三豆汤氏用红饭斗一升、黑大豆一升、鲜绿豆一升,生甘草三两,再用长流之水熬煮,先把豆煮熟,煮熟之后去掉甘草,再将豆子晒干,晒干后放入原汤,一直这般浸晒,如此给诤哥儿、庭哥儿还有芙姐儿解痘毒。

妙真也跟着喝,同时也拿五瘟丹出来吃了预防传染。

因妙真熬三豆汤,有按察副使的夫人过来串门,听妙真说能防痘诊的,立马讨了回去给小儿子喝。

芙姐儿在一旁看着就想她娘不似别人那样会讨巧或者张罗,但是凭借一手好医术,几乎是花香蝶自来。

她似有所悟,其实有本事的人,就做好自己的事情,根本不需要成日想着揽事。

“娘,女儿把您方才教的都记下了。”芙姐儿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的跟娘学。

妙真点头:“你记住这些的前提是一定要把自己保护好,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非常宝贵的,来人世间一遭不容易,别成日幻想拯救苍生。”

年轻人心热,因为别人捧几句就恨不得奉献自己,这是不可取的。

芙姐儿听了妙真的话,懂事的点头。

阮氏那边隔了几日传信过来说,幸好有她送过去的防痘诊的药,傅家暂时还未有人传染上,说她家的那位小大姐儿也好了。

妙真又重新看了一次,开了新药,方才舒了一口气。

又说上回因为三豆汤,按察副使的夫人和妙真走动起来,妙真也顺利的同按察使的夫人欧阳氏识得。

欧阳氏其父很有名,她本人也是非常有名的才女,妙真还曾经拜读过她的诗文,原本以为欧阳氏会是那种高冷

愿意大张旗鼓,所以在后园廊下早早设下桌椅条凳,她身边还带着自己的一双儿女并堂侄女鹿姐儿。

鹿姐儿好了之后,脸上留有浅浅的痘印,旁的身体倒是很好。

这孩子也有九十岁的样子,年纪不小了,阮氏特地嘱咐道:“徐女医是陛下都赞过医术人品极好的人,她如今是按察佥事的夫人,你要听话些,知道么?”

“那又怎么了?”鹿姐儿并不觉得怎么了。

阮氏知道这孩子的口头禅,要不就是那怎么了?不然呢?

听的都让人一股无名火,但小叔和离,孩子内宅还是多教给她教导,但小叔子又疼这个女儿,轻了不好,重了也不好。

想到这里,外面说妙真过来了,她脸上才重新漾起了笑容,出去迎接。

两边相互厮见,妙真见之前她治病的那个鹿姐儿倒是皮肤很白,眉头上细微的小痘坑并不影响容貌,她也放下心。

阮氏一见芙姐儿就很喜欢:“萧大姑娘生的好不说,光看通身之气派就不一般。”

“您真是谬赞了。”妙真笑道。

芙姐儿因为去年一年常常陪着任氏,在交际上比以前强许多,妙真在旁看着微微点头。阮氏的孩子也不过三四岁大,抱出来见了一面,就让人抱进去了。

妙真因为想多了解一些福建的事情,所以让姑娘们去旁边玩耍,她们自在一旁说话。

可芙姐儿没想到这个鹿姐儿似乎不大好亲近,她只以礼夸了一句:“妹妹家里不知道是什么茶?吃起来清甜的很,我家里常备下虎丘、松萝茶,都是我们本地的茶。”

那鹿姐儿却道:“这茶有什么好喝的,酒才好喝呢?你喝酒么?”

芙姐儿摇头:“我还小,娘不给酒我吃了。”

“你比我老几岁呢,怎么说小。”鹿姐儿皱皱鼻子。

她爹是个武官,自小母亲不在,看芙姐儿备受称赞,觉得她也和那些小姐们一样,表面表现教养良好,其实背地里看不起她,所以她说话不客气。

芙姐儿还从未听到人家这般说她,她性情似妙真,轻易不会直接发出来,只是在回程的时候和妙真说了此事。

“傅家也是累世官宦之家,怎么女儿如此没有教养?既然你和她相处不愉快,日后就别过来了。咱们按察司廨舍欧阳夫人的女儿夏姑娘,江家小姑娘也都不错,况且你平日还要练字做女红,跟着我学医术,原本也没那么些功夫。”虽说傅夫人和她相处的很好,可是女儿的心情最重要。

听妙真这般说,芙姐儿笑道:“娘站在女儿这一边,女儿也就没烦恼了。这傅家姑娘不仅说女儿老,后来还丢了一条虫子在我身上,真的讨厌死了。”

“反正日后你和她也没什么往来,就别理她了。”妙真很能理解芙姐儿的心情。

有些大人们为了自己的裨益,就忽视孩子们的需求,妙真自己也是从孩子过来的,所以能够理解芙姐儿。她还对女儿道:“你两个弟弟如今刚上蒙学,万事有我和你爹爹在,你也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