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39 章 · 第一百三十九章(1 / 2)

加入书签

第139章·第一百三十九章

赵县令面露难堪,却无从反驳,只能寻个借口敷衍:“这个工程劳民伤财,我不愿意做。”

“劳民伤财?赵县令,我一直没问过你,你出身不错吧?至少在钱财上没受过苦,也不了解在地里刨食的庄稼人的日子,他们想要吃饱饭穿暖衣,只能劳动。你以为他们跟你我一样?握着书拿着笔,在家有高枕,出门有车轿,混一个月拿一个月的俸禄?”杜悯毫不掩饰他的讥讽。

“我吩咐孙县丞向附近五个县散播雇工的消息,一日三十文,包三顿饭,工钱十日一结,你信不信得知消息的农户为了三十文和一天三顿饭会争着抢着来干活儿?只要我能一直发出工钱,他们能从今年冬天干到明年春天,地里的活儿一忙完又急匆匆挑着担赶来了。这中原腹地历经了多少个朝代?又生活着多少家权贵多少家农户?你不清楚你治理的地盘上有多少失地的百姓?他们为了一口饱饭,典妻卖女的人比比皆是。你问他们愿不愿意出卖一身力气赚钱养家?”杜悯瞪圆了眼,他情绪激动地质问:“赵县令,何谈劳民啊?”

赵县令被问得维持不住表情,他尴尬地别过脸,说:“天黑了,你该回去了。”

杜悯当作没听见,他继续说:“这片土地上,商人富得腰缠万贯,串铜板的麻绳能腐朽风化,乡绅和世家占着上千顷农田,堆积在仓库里的粮食一家子十年都吃不完。我让他们捐钱捐粮,让他们腰包里的钱回到农户手上,这又何谈是伤财?”

赵县令叹一声,“对,你做的对,是我说错话了。”

“当然是你说错话了,我做的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杜悯跷起腿,他整理了下衣袍,继续追问:“你还有什么顾虑?”

“什么?”赵县令装傻,“杜大人,你再不走,天就黑了,过河不安全。”

“赵大人要效仿我修堤防吗?”杜悯忽略他的话,只问他关心的事。

赵县令不愿意,他明年任期就满了,而一年内无法让修堤防的工程竣工,他操劳一年,全是为下一任县令做嫁衣。

“附近五个县的壮劳力都被你雇走了,我到哪儿雇人?难不成跟你抢?”赵县令笑笑,他赌杜悯一年内不可能建出一条横贯整个河清县的堤防,明年水患来临,还是两县共摊洪水,只要黄河里的水不是全部灌向河阴县,对他的政绩将毫无影响。

杜悯是真来气了,他起身敷衍地拱了拱手,一言不发地走了。

回程的路上,杜悯琢磨着要告发赵县令,但是没有合适的由头,唯有他放弃跟赵县令联手打压河阴县厚葬之风,让赵县令考核得个中下,让他留任,最后定能自食恶果。可他又担心跟赵县令闹掰翻脸后,对方破罐子破摔不作为了,最后他保住了河清县,却要牺牲河阴县农户的田地,肯定要落个骂名。

杜悯从河阴县一路琢磨到河清县,也没琢磨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只能先把这个难题搁置了。

*

“他三叔,你回来了?你二哥刚刚还在

就是各有各的算计,最好的例子就是我姐夫一家。”孟春把撕烂的契纸又撕扯一把,说:“我姐在这个家当家做主二十余年,你俩、我、她的日子都是一年比一年好,不要有变动,继续听她的话,跟着她发财。”

孟父剜他一眼,“哪有变动?还是你姐在当家做主,我跟你娘要是把她当做外人看,能不跟你商量就把家底搬给她?”

“没有最好,就当我想多了。”孟春把撕烂的契纸又揣回怀里,说:“钱是借给我姐的,纸坊的盈利她占八成,你们不要觉得我会吃亏,往后我攒够钱了,还能去扬州、苏州买纸坊。但她不行,她只能在今年一年挪公账置私产,温县的那个纸坊是她往后以我的名义置办私产的本钱,盈利她要占大头。”

“她都没跟我说。”孟父心里不好受。

“你们别再插手我跟我姐之间的事。”孟春嘱咐。

“知道了。”孟母开口,“你赶了几天的路,早点回屋睡觉吧。”

孟春走了。

*

翌日天刚亮,孟春早饭都没吃,他急匆匆赶去衙门。

县衙外的巷子里排满了马车和牛车,杜悯正在看衙役和下人往外抬聘礼,看见孟春,他讶异一瞬,随即反应过来,“来送你姐?”

孟春点头,他看一眼绑着红绸的聘礼,说:“我待会儿来帮忙。”

“进去吧,她在哄望舟那个爱哭鬼。”杜悯发笑。

孟春走进官署,一眼看见望舟在他爹怀里抹眼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