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1 章 食盒 原来谢钧的“好”是这个意思?……(2 / 2)
林蕴隔这么远,都能看见他俩眼睛像突然开了灯一样,真真切切的两眼一亮,小跑着过来,同谢钧行了礼,慷慨激昂地说:“次辅前两日递信,说今日要来视察春播一事,下官激动难耐,又听说次辅今日是从宛平过来,大兴县衙居大兴中部,还有一段距离,左思右想之下,特带本县的里长们在大兴与宛平接壤之处等待。”
“一是接壤之处多是农田,方便次辅您视察情况;二是不忍次辅奔波,我们在此处可让次辅省点时间;三是下官实在想观次辅风采,不敢坐等,特来相迎。”
这县令一口一个“次辅”,语气殷勤得林蕴都怀疑这叫的其实是“慈父”,但说不准县令对待他亲爹可能都没这么恭敬。
夸完谢钧,这县令还不忘对着林蕴夸道:“这就是林二小姐吧?也是久仰大名,小姐虽为女子之身,才华却胜过许多男子,实在令我汗颜,我们大兴本打算换锄头镰刀的都用上了小姐你的法子,更别说明天还要开始发春种夏收的麦种,外面传小姐受神农青睐,我看是一点也做不得假,日后还望小姐多多在农事上提想法,最好时常来我们大兴看看……”
林蕴真佩服谢钧,方才这县令夸他时,他是面不改色,只道一句
() “有心了”,就接过报贴看了起来。林蕴听到夸赞之语,即使努力控制了,笑意还是爬到了脸上。
被这么夸,真的很难不开心啊!
在林蕴的“哪里哪里”中,谢钧合上帖子,交还给周县令,夸了一句:“做得不错。”
帖子上说大兴九千七百八十六户,五分之四都完成了整田,还有五分之一不信任九麦法,拒不耕种。
提到这个周县令有些忧愁:“我带着里长都去劝了,但他们思想比较顽固,依《大周律·户律》,应耕之田而弃而不种者,笞六十。但还有一条是若田因灾荒不得种者,免其罪。去年闹了洪灾,所以这罚也不好罚,不好打板子,威慑力就有限了。”
谢钧当然知道这点,不然方才在宛平,就不只是拿考核来卡韦良,让他好好做事了。
谢钧道:“无事,你尽力做好应做的。”
五分之四,已经比谢钧想的要好一些了,这其中林二小姐的锄头镰刀,和受神农青睐的名头也有不少功劳。
一行人绕着田地逛了一大圈,地里还有不少百姓在开沟犁地,这比方才宛平的情况可好太多了。
谢钧和林蕴又一番配合,将比试种麦一事敲定,周县令听到林蕴在大兴那几块地的位置,当即就说:“我会安排里长们带百姓轮流去学习一二,不求能亩产超过林小姐,起码靠近一点也好。”
这是摆明了要偷师,但林蕴高兴极了,她折腾这么一大圈,不就是希望百姓们能快速接受有效的农业种植手段吗?
聊完已经到了中午,周县令还想请谢钧他们吃顿午饭,听谢钧说自有安排后也不多纠缠,识趣地带着人离开了。
同周县令打交道,真是心神愉快,林蕴觉得自己脸都笑酸了。
谢钧瞟一眼就知道林二小姐若是有尾巴,已经要被捧的翘上天了。她夸人的功夫挺差,倒是个喜欢听别人夸她的。
兴奋之余,林蕴也没忘正事,她问谢钧:“那剩下的五分之一百姓怎么办呢,就不管了吗?”
谢钧总是一副尽在掌握之中的样子,他说:“此事我安排严律去做了,你不用担心,官府有官府的规矩,民间也有民间的路数。”
说完,谢钧朝旁边招招手,严明提着食盒过来,谢钧接过递给林二小姐:“你的午膳,不在城中,不会太丰盛,凑合着吃。”
林蕴摸着食盒盖子上还是温热的,底层更热乎,应当是放了小炭炉保温。
她平日里出门,中途路上都是吃馕的,倒是第一次吃上了热的。
林蕴也没扫兴地说自己带了馕,吃馕就好,而是收下道了谢,等到马车上,林蕴打开食盒,最上一层是鸭掌、桂花藕、酱瓜和莲子羹。第二层是鲜鱼块,炒时蔬和鸡丝,还有一碗装得满满的米饭。
这还不算丰盛?
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工作餐三荤三素,还带甜点,已经很顶级了!
吃完工作餐,林蕴扒着马车窗问谢钧:“今日计划是去两个县,大兴县比预想中顺利,结束得早,还往别的地方去吗?”
谢钧摇头:“不去了,还有别的事要办。”
林蕴连忙摆手告别:“那谢大人正事要紧,不用等我。”
谢钧扭头挑眉看向林蕴:“教林二小姐骑马的话,如何能不等你?”
林蕴:“啊?”
谢钧牵着马凑近车窗,指尖微曲,轻敲两下车窗:“下来吧,我应允了你此事,便会做到。”
林蕴迷迷糊糊地下了马车,等她站在谢钧面前,才搞清楚状况。
什么?
原来谢钧的“好”是这个意思?
第62章骑马那是我的弱点,不能告诉你。……\x\h\w\x\6\.c\o\m(x/h/w/x/6/点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