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4 章 出苗 土地无声,人不能也跟着沉默。……(1 / 2)
第64章出苗土地无声,人不能也跟着沉默。……
春分日,林蕴感觉明明刚合上眼,就又要起来干活了。
昨日浸种累得她腰酸背痛,今早起床全凭毅力,等吃完早饭站到地里,嗅到熟悉的泥土气息,疲惫感瞬间抽离,林蕴兴奋起来。
望着眼前一垄一垄的地,心跳得很快,此时此刻地里光秃秃的,但两个半月后,这里将成一片麦田。
林蕴深吸一口气,冲着天边刚冒头的太阳咧嘴一笑,回头望正在等待的佃农们,道:“咱们开工吧。”
林蕴用尺量过间距,在地里拉好线,一切就绪。
将耧车套在耕牛身后,手上戴着手套,脸上捂着口罩,林蕴在布袋里中舀一铲种子,倒入耧斗中。
她同身后的佃农介绍道:“我们地里采取条播,不用撒播。”
撒播是抓一把麦种,站在田头,边走边均匀地撒在地里,而条播是用耧车均匀播种。
耧车其实大周前些年就有了,但百姓们认为播种是个简单事,自己往地里撒撒就好,没必要还要弄辆车,因此很少人使用,大部分人都没见过。
牛沿着拉好的线往前走,耧车的耧脚划开长沟,林蕴扶着耧架,轻摇耧斗,麦种通过孔隙均匀落入沟中,等耧车离开,土壤自然覆盖并略作压实。
一辆耧车驶过,完成了开沟、播种、覆土、镇压四个步骤。
“条播的话,比撒种子要更节约种子,之后麦子长得整齐,有行距,不管是除草还是施肥都方便。”
“而且通风光照好,苗不仅长得更好,病害也更少发生,进而能提升亩产。”
即使佃农们不一定乐意听,但林蕴总是愿意一遍遍对他们讲些“大道理”,同他们解释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
土地无声,人不能也跟着沉默。
她前些日子问过许多人他们如何种地,得到的回答大部分都是种子播到地里,施点肥,旱了试着浇点水,然后就是听天由命。
所以林蕴要讲,要不厌其烦地讲。
农民们固执又忠诚,哪怕只有一个人听进去了她的办法,这法子就能跟着一个家族的延续而代代流传。
听到林蕴说得头头是道,佃农们将信将疑,条播的操作不难,佃农们很快上手,林蕴知道他们都是种地的老把式,但她还是叫过他们一一检查手套和口罩带没带好。
“这麦种经过砒霜溶液浸泡,有微量毒素,中途若是谁摘下口罩手套,徒手摸麦种,日后就不要来我这里做活了,更别说给赏钱。”
有几个佃农本想着等干活干热了,就把兜在脸上的布片取下来,一听林小姐这话,方才的想法消失得干干净净。
林小姐是个极好的地主,一般佃农就是给主子种地,给口饭吃,好心的地主收成的时候会分佃农点粮食,但没有工钱一说。
明明是分内之事,但林小姐时不时找各种名头发赏钱,这样的差事可不多得,他们
涝的,林蕴让人制作了不少陶罐,时刻观察着土地湿度,一旦有干旱的倾向,就要陶罐装水埋入田中,进行节水灌溉。
在昌平,偏近山区,气温低,回温慢,所以林蕴最开始在昌平通知的春种时间比其他县要晚五日。
甚至还让县令号召百姓在地里撒草灰升温,避免种子下地后春冻。
顺义靠近潮白河,水源足,土壤肥,要注意排湿,起垄种植。在通州,水系更是密布,且低洼多容易涝,麦子容易生病,此处不仅要起垄种植,甚至麦种播种时行距要加大,这样更通风,减少病害传播。
林蕴在田间是忙个团团转,她给的赏钱足,佃农们都压下质疑,为了钱财替她干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