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19(2 / 2)

加入书签

昨晚他还真没看出其中隐含,也只是在李婶说破时才生出些恼,不过不是什么大事,他并未放在心上,自然不会因此迁怒到李永安头上。

更何况除去那点小插曲,他吃了顿如此丰盛的饭,还被李婶亲自送回家门,这便足以抵消一切了。

于是谢瑾宁当即表示误会已消除,说他并未动怒,也无需歉礼,让夫妻俩把东西都带回家。最后实在抵不过两人的热情,将最顶上的红糖留了下来。

休沐结束的翌日,晨光漫过窗棂时,竹堂每个学子的桌上多出了一杯冒着热气的糖水,连缩在窗外偷听的孩子都分得了半杯。

在齐整的稚嫩朗读声中,墨香与甜香交织,蒸腾起满室暖融融的书韵。

等李永安午时回家用饭,兴奋地谈起此事,说是谢夫子看他们用功的奖励时,李泳与正在给儿子添菜的李婶对视,从对方眼中看到的不是松快,而是怔然和些许羞愧。

对了,谢夫子怎会因此怪他们呢,是他们又想左了。

又叹了口气,这么好的男娃儿,也不知最后便宜了哪家的孩子。

? 如?您?访?问?的?W?a?n?g?址?发?布?Y?e?不?是?ǐ??????w?è?n???〇???????????ō???则?为?屾?寨?佔?点

不过就连谢瑾宁也没想到,李家之事,只是一个开始。

李永安那日邀他回家用饭时,还有几名学生未走,他跟着回李家一事也被人看在眼里。脑子活的一转,立刻就能看出李婶打的算盘。

毕竟要是能跟河田村唯一的夫子,又曾是个京城来的金尊玉贵的小少爷接亲,那好处是多得数不完啊!

她们一边咬着牙骂这婆娘仗着自家孩子脑瓜子灵,学得好又会来事,跟谢夫子亲近些就先下手为强,一边开始寻摸娘家和亲戚有无年龄合适的女儿家。

但有李家失败的经历在先,又是竹堂开启初期,倒是没人敢在这时再去打扰忙碌的谢瑾宁,又有更忙碌之事在前,于是纷纷按下不表。

总之,一时之间,在正因新活计出现而热火朝天的河田村里,悄然涌起了股不亚于几月前,甚至更盛的暗流。

……

说起这新活计,竟也跟谢家脱不了关系。

原是邓悯鸿某次外出,在山脚下一处隐秘之地发现了大片适合种某种药材的土壤,而恰好,他手中有此药材的种子。回家跟谢农商量后,两人便向李东生买下了那处的几亩地,并告知这是能为河田村带来新收益的法子。

邓悯鸿表示他愿将种子分与村民,就当是他留在河田村的报酬了。

不过土壤得先喷洒过他调配的药水润养半月才得种植,而此药材前期种植困难,需得日夜精心照料。

能否种成,全看天时与村民们的造化。

李东生自然大喜过望,他正愁着秋日丰收过去后的河田村要如何渡过即将到来的寒潮,这下真是来了瞌睡递了枕头,大手一挥直接免了谢家那几亩地的钱,规划了个章程后,便将其告知村民。

那处地不大不小,按照人头分,一家也能得个两三亩,若是种成,每家能多出十几两银的收入。

此事一出,举村轰动,更是将本就因医术受人尊敬的邓悯鸿也奉为了坐上宾。这下,师徒二人都成了河田村炙手可热的人物。

按照邓悯鸿的指示,村民们紧锣密鼓地做起了准备,先是将那附近的枝藤清除,为方便前往和后续的运输,又修起了路。

除去上课的孩子们和谢瑾宁,几乎是全村出动,连拄着拐杖走得颤颤巍巍的老头老太们,也跟在后头捡着石头……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的黄泥地在众人的努力下逐渐平整,与其他村子也开始互通往来。

逐步向稳的河田村再度焕发出新的生机,大大小小男女老少,几乎人人面上都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