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11(2 / 2)

加入书签

他自己不觉得丢人,宇文令则都替他丢人。

宇文令则就当听不见,和其他几位同学打过招呼,老教授来了。

老教授两周前给他们布置过一篇论文,以古代的某种器具为题,任何朝代,任何样式都可以。

上周,他们的作业论文已经交了上去,老教授今天上课就拿了篇他觉得写得很不错的论文出来和大家讨论,他复印了十几份发给大家,这篇论文就是宇文令则写的。

宇文令则写的是宋朝的瓷器,以花瓶为主。

有一小节横向对比了其他朝代的瓷器,其中提到大兴朝的某件瓷器,这本来只是个很微小的点,老教授也跟大家聊得很开心,不时叫宇文令则给大家详细讲。

那名三十一岁的博士生突然兴奋地举手,老教授叫他说。

他得意道:“老师,我发现宇文师弟这篇论文,有个地方不太对啊。”

他总是仗着自己年纪大叫宇文令则“师弟”,明明两人同级。

一听这话,老教授“哦?”了一声,就连宇文令则也很好奇自己是哪里不对,不是他自吹,他对自己这点信心还是有的,他写论文是相当严谨的。

三十一岁指着一行字说道:“这件大兴朝的花瓶,你说是用的新型烧制技术,可是据我所知,这个年代,已经是末代时期,是那位不知姓名的少帝时期,现有的史料中有这段记载吗?”

宇文令则还真被问住了。

这个问题涉及两件事,一是,历史这个专业与其他不同,历史专业的论文,不论是哪个点,必须要找到实际、确切的史料来证明、支持,否则就完全无法获得承认。

二是,少帝的末代时期,史料里的记载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说是没有,仅有的也很混乱。

所以这位并不是学大兴史的三十一岁才会如此笃定地提出这个问题。

老教授听罢,立即拿起老花镜仔细看那段。

也就一行字,加之老师们平常都很信任宇文令则,还真没在意那段,这才发现那段果然没有引注,老教授放下老花镜,看着宇文令则笑道:“是不是忘记标引注啦?”

宇文令则沉默。

因为他突然想起来,这段确实没有任何史料可以证明。

但这个花瓶是确实存在的,是他最喜欢的花瓶。他一向喜欢瓷器,当时殷迟为了讨他欢心,叫人研发新技术,还专门建了个窑,只给他一人烧制物件。

他们俩那时关系已经很僵,殷迟送来什么,他都会直接砸。

也只有这个花瓶,真的太美,美好到他实在舍不得,这也是那十年里,他收下的唯一一份来自于殷迟的礼物。

殷迟见他收下了,更是兴奋不已,之后送来更多类似的,他再也没有收过。

殷迟就会天天给他送来花,趁他还没醒时插进这个花瓶,这样他会为了花瓶只好勉强收下花,殷迟屡试不爽。

他对这个花瓶太熟悉,毕竟这是他自己的东西!

以至于写论文时不经意就带了出来,他自己都忘了,这在史料中是不存在的。

见他不说话,老教授了然,但老教授也不怪他,笑呵呵道:“这篇写得很不错!能拿去投稿,令则回去把这一小段修修就行!这几天改好给我看,我再帮你看看。”

“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