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2 / 2)
朝臣们满脸乌云罩顶,纷纷看向自家子侄,叹息道:“你们的日子,可没有我们好过了。”
他们还是更喜欢陛下啊!
陛下,你怎么就不能多活两百年??
【写这封信的时候,只有五儿子能承担起宁朝的未来,但众所周知,他其实并不算很满意老五。
在书信里,他又是教老五怎么当皇帝,又是教他怎么当父亲,最后还温柔地安慰儿子,“天下至重,吾儿足堪其任。”
我该怎么说他呢,如果他能早二十年好好教娃,说不定后来也没有那么愁了——哦对不起,人是有天赋的,老五看起来真的没啥天赋。
至于他最后给老五写的“今以天下托之,朕心实安。”不知道是在安慰自己,还是在安慰老五。】
天幕上应景地放出一幅手书,几经修补的痕迹十分明显,字迹有些抖动,一看就是体力不济的情况下写的。
? 如?您?访?问?的?网?阯?发?B?u?页?不?是?i???μ???e?n??????②????????o???则?为????寨?站?点
虽然病重,那字迹却依旧飘逸,只是写到最后,力道就和缓下来,似乎透过纸页,能看见那个临终前执笔的人。
五皇子跪在地上,浑身冰凉。他艰难地仰起头,看见天幕上放出的手书,眼中忽然滚出两行热泪。
是为什么,或许他自己都不知道。
空气寂静得可怕,片刻后,他才听见弘安帝轻轻一叹:“也许真是朕错了。”
这话说得太重,没人敢保持镇静。
周涉看着五皇子,他明显控制不住地颤栗着,不知道是陷入恐惧还是悲伤。
也许兼而有之。
萧宜春连忙劝解:“陛下,未来还长,殿下们都还年少,一切都来得及。”
弘安帝默然。
或许是这样,可正如天幕所说,人毕竟有天赋,他再如何教,也架不住这是几个庸才啊。
【有时候也是造化弄人,如果按照原定的路线,弘安帝的继承人应该是孝仁太子钟钧。史册记录,钟钧年少聪慧,读书也比几个弟弟更早,在他三岁那年,已经能熟读四书。十一岁时便能与皇帝当庭对奏。
当然,更重要的是,钟钧比他几个弟弟更有慈爱之心。虽然这么说一个小孩有点奇怪,但在他试策时期,他做出的决策,很多都和他爹一脉相承。
难怪弘安几次感叹,“吾儿天授珠玉,朕琢而成器,来日必成社稷之英主。”】
地下跪着的几个废物们又是紧张,又是酸溜溜的。
故太子去世时,他们还没出生,连这个真大哥的脸都没见过。
因此他们虽然知道太子受重视,也知道老父亲喜欢用“当年太子如何如何”作为开头,但这一下子,真让他们酸了。
弘安帝则面无表情。天幕单纯是在扎他的心,在这一瞬间,他能回想起很多当年的事情。
当初满怀期待的心情,似乎也还在昨天。
【可惜,孝仁太子死得太早。以至于死人在弘安的心里,变成了永远洁白无瑕的花,后来看着几个儿子,实在是哪哪都不顺眼。
而且他年龄见长之后,也从严父变慈父。对孝仁是“孩子好好努力,未来接朕的大业”,对着后面的儿子就是“得了,玩去吧。”
结果等到老了挑太子,这不就麻爪了嘛。】
五皇子的泪还挂在脸上,心里好想说:爹爹,原来你对我的爱,其实那样稀薄。
但他不敢说话,担心被老父亲盯上赐自尽。
花厅内众人同样心思各异,只是天幕说的这些内容,确实人尽皆知,因此没造成什么冲击。
周父坐在屋外,捻须道:“这天幕知道的真不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