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2 / 2)
最后四个字,说得凌厉,仿佛刀刻一般,钉在青年身上。
也似乎钉在了天幕之下,某些蠢蠢欲动的人身上。
画面定在弘安帝的眼中,渐渐淡去。天幕的声音再度响起。
【弘安帝晚年手书的悲铭帖,明确记载过他这时的心境。
他本质上是一个尊重夫妻关系的帝王,共情能力也很强,因此对于中宗的愤怒,能够理解一半。
但作为封建时代的统治者,这种理解不能作为他放过中宗的根本原因。本质原因有两个:其一,弘安帝对中宗有恩。
前面说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弘安帝和中宗关系很好,虽然他把中宗撵到北疆,但中宗认同这是必然、也是必须,和弘安帝本人的需要无关。
抵达北疆后,中宗起初颓废、放任自流。直到妻子的鼓励,和来自弘安的激将法,才让他有了改变。
? 如?您?访?问?的?w?a?n?g?址?F?a?B?u?页?不?是?ǐ??????w?é?n?Ⅱ??????????﹒???o???则?为?屾?寨?站?点
后来的几年里,弘安为他挡下了来自京城的明枪暗箭,中宗羽翼渐丰的同时,弹劾的奏折也能把他压死。但为表亲信,弘安只写了一封信,上面是八个大字:放手施为,无需再问。】
这是历朝历代,在外武将少有的恩典。
弘安帝有些讶异。他认真地看着天幕,然而天幕又变成了白底黑字的图片,上面只写着“施恩”二字。
他自己也想不明白,到底未来发生了什么?
难道当真是忠臣逆反么?
尚书府里,任恒狠狠道:“陛下恩加四海,我同样能辅佐陛下左右,还需要他一个乱臣贼子来作甚?”
他从武将转为文官,听得比较多的一句话是陛下骂他:“你长的是狗脑子么?!”
何曾如此和蔼过。
任恒酸溜溜的,在心里把玷污陛下真心的中宗大卸八块。
萧宜春则有些感慨一般,声音压得很低,几乎只有他一人能听见:“陛下恩德仁泽,若是重情之人,便唯有忠心耿耿,从一而终了。”
他就是因陛下的圣德,一心只为宁朝、陛下。
天幕果然也道:
【仁宗太了解他了。他知道中宗的性格,绝对不会忘记自己对他的宽容,因此也知道中宗会听从他的话。
当然,这也被庆朝略微修改,稍作抹黑,演变成后世熟知的“弘安八大罪”之一,即弘安帝阴险小人,施恩于人,其实早就等着这一刻了,好一招道德绑架!】
听到这句话,弘安帝神色未变,嘴角却微微僵硬。
历史的篡改,果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人。前有倒霉的盛朝,后有庄始,现在也轮到他了。
想到这里,弘安帝放松了一些。至少他的身后名还是仁,这证明大部分人依旧认可他的德行。
相比之下,跳得更高的是任恒,好似被污蔑的是他本人一般,他涨得满脸通红,咬牙切齿:“陛下信重万分,这些无礼之人,竟敢胡乱揣度!!妄加猜测!!”
兵部侍郎已不敢说话,只能看着上司完全沉浸其中。
【中宗到底有没有被绑架成功,这是争执不休的难题。我们先来说第二个原因,也就是刚才说过的萧宜春的帮助。
在萧宜春的劝告下,本就举棋不定的仁宗,彻底偏向了轻轻放过的一方。大众一致觉得,在这个左右摇摆的过程中,其实仁宗本来就倾向于放过,只是他的心里还是有些挣扎而已。
但萧宜春出手帮助中宗,其实还有一个人背后出力。让我们在这里隆重请出——萧宜春的好孙子,和庄始被并称为中宗朝两大佞臣的萧见和,萧大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