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4(1 / 2)

加入书签

弘安帝死亡凝视着他。

周涉:“……”可怜见的,他明明是劝人的那个,这和他到底有什么关系?

【这和他后来执政的风格也很像。很多人说,中宗就是个不太念旧情的人,对着他爹都能直接说出报应两个字……

当然,我不是想说他有多残忍。而是他不会在意你的身份地位,将功补过也是并不存在的。

和他外祖不一样,弘安帝发现某人搞点贪污,小惩大诫,事情并不会太大条。但中宗不同,他心里自然有一杆秤,犯多大的事,就受多大的罪,没得商量。】

弘安帝抿了抿天幕的态度,感觉不像夸,也不像骂。

随即,他又开始回忆,到底周叙言做了什么?距离天幕说的时间还有很久,如果当真是大错,那一定要早做准备了。

当然,也有人并不赞同这个态度。

对你爹都这么不客气?这可不是个孝子的态度。做儿子的,就算父母当真犯下大错,你这个当儿子的,难道不该替父受过吗?

面对这个疑问,他们很快就能找到答案:无父无母无祖宗嘛……也正常。

【简单举个例子。仁昭皇后之父顾敬山,在中宗造反时,他曾立下汗马功劳。

景化七年,成帝钟琮二十二岁,她的弟弟宣王钟璜十八岁。正巧是太子之位的激烈斗争时期,中宗数次向顾敬山强调,他更属意女儿登基。

顾敬山当面表示誓死追随,背地里却与几名大臣商议推动钟璜为储,为此,顾敬山竟然将手伸向了军方。

罪证确凿,一朝事变,翻脸无情。即使顾敬山多次哀求,中宗也没有半分犹豫,几乎只是半个月后,顾敬山就被削职,流放岭南。三月后,顾敬山的尸体在岭南行道旁发现。】

顾敬山:“???”

他就这么死了?!

他想了想,想不通。

都是自己女儿的孩子,为什么非要推动外孙上位?阳奉阴违大家都做过。但全是坏处根本没好处的事情,他为什么要干呢?

弘安帝听到半截,又有点摸不着头脑了:“你家有儿子?那怎么还传位给女儿?”

他一开始还以为两个都是女儿呢。

周涉也懵,他这会儿都没正式成亲呢,谁知道自己怎么想的?

他想了想,认真地回答:“也许钟琮更合适些。”

其实在他眼里,是男是女根本不重要。当皇帝的人,已经是另一种政治生物,何必考虑性别?

当然,这个理论似乎过于超前,估计他面前的皇帝也是不太能接受的。

果然弘安帝微微一怔,不假思索地说:“那也不妥。”

周涉:“……”就知道,封建脑,那你问我。

朝臣里有些人听完,脸色也变了:左右不都是你的孩子?有儿子让女儿登基做什么?大家亲亲和和不好吗?

还折腾!

【和老母亲说完最后一番话,中宗掉头把好弟弟打了个半死,随后就准备离开。他离京这天,怀乐驹赶来送行。

他特意向中宗道谢,明知京城是龙潭虎穴,还是亲自走了一趟,将梁晓带了过来。

是的,中宗回京前收到怀乐驹的书信,就是得知梁晓停驻北疆,希望中宗请梁晓出山医治弘安帝。】

弘安帝一直微皱的眉头终于松开了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