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1(1 / 2)
开榨油坊也简单,只要资金到位、设备到位,乡里同意,很快就能开起来。
留下村是个大村,离乡里不算太远,处在西面不少村子往乡里走的必经之路上。
村里原先有个老地主,用剥削佃农挣下的钱在路口修了一座大宅子,建国后,老地主见形势不妙,拖家带口地跑了,那座宅子也就归了村里所有。
可惜这座宅子离村子有点远,孤零零地杵在路边,村里也想不好拿来做什么,就堆了些杂物。前些年“运动”的时候,倒是有红小兵在里面嚯嚯了一阵子,把房子都嚯嚯得乱七八糟了,连墙都倒了一部分。
柳绵绵有原主的记忆,琢磨开榨油坊的时候就看上了这里,和余国梁他们一商量,大家都觉得合适。这地方刚好在路边,交通方便,而且房子因为被嚯嚯得不成样,住人不太行的,所以要是租的话,应该也花不了几个钱。
就是需要修补一下。
想修补起来住人难,修补起来开个作坊,其实简单的。
然后就是乡里那边,余国梁因为买化肥和种花生的事情,跟乡里关系处得很好。而且这半年,他自己搞种养殖,也知道各项政策的重要性,经常主动跑乡里了解政策,因为柳绵绵之前就提过办榨油坊的想法,他其实也一直在关注的,所以审批什么的,他是有信心能办下来的。
再就是宣传了。
乡里也有榨油坊,不过那个榨油坊的设备非常老旧,还经常坏,乡里也没钱置换新的,只能修修补补的用,所以每个月只营业半个月。就这,榨出来的油质量也非常一般。
这也是柳绵绵提议开榨油坊的原因之一。
明显有市场有需求,但是乡里各方面建设都需要钱,资金有限,顾不上这个“小事情”。
确实,单看眼前,群众的榨油需求并没有那么强烈,乡里那个榨油坊也还能凑合干。
但是,随着新品种花生的出现,前进乡数量庞大的、原先大多被闲置了的山地,会逐渐都种上花生。不用太久,就明年吧,全乡花生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就会大幅度增长。
到时候花生会成为前进乡的重要经济作物,老百姓会背着花生排着队来榨油。
当然,前提是他们得让更多的人知道,这里有个榨油坊。
开起来之前就常规宣传一下,开业以后可以搞几个活动,这个到时候再细说。
剩下就是资金和设备了,这个就更没问题了。
柳绵绵一项一项地梳理,原本感觉很难的事情,到了她嘴里,立马就变得轻松无比。
刚嫁进来的林山梅目瞪口呆,悄悄扯扯余国栋的袖子:“你妹这么能干的啊?”
她之前就见过原主两回,一回是来家里吃饭,一回是在乡里偶遇,基本没怎么说过话,只听余国栋说自家妹子脾气大,可真没想到,她这么厉害。
这么厉害的姑娘,脾气大一点不是再正常不过吗?
余国栋挠挠脑袋,想说老幺从前好像没这么厉害,但是又不太确定,毕竟从前家里没钱,说不准是原来的环境限制了老幺呢?
于是只能含糊说:“是挺厉害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