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3 章 · 《贞娘》(2 / 2)
“我……我给我爹守个三年孝,就要嫁人了,家里的东西也带不走,就想着把家里的磨坊,留给乡亲。”
“但是昨天我做了个梦,有个叫叶三姑的仙家在梦里给我托梦,要我给大家支磨,带着大家一起磨油,可以让大家得一笔大财,我以后也会有福。”
“醒来事挺真的,我就想来还一下愿。”
“村里的爷们白天都要出去做工,留村的婶子们要是有意思,可以来磨坊干活,不耽误家里事,也能多赚点。”
“就是我手里钱不多,买芝麻的钱,还要大家凑点……”
最后一句话说出去,赵贞娘都要抬不起头来了,怎么好意思和过得这么难的乡里乡亲要钱啊。
但是她没想到黄秋菊一拍大腿:“哎呀!大姑!你真是个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好女子,你这心怎么就那么好呢!”
赵贞娘:……
啥?六婶,你没听到后一句话吗?
黄秋菊却顾不上听最后一句话了,白给支个磨盘,这是多大的恩德啊!谁还能听进别的话啊!
就算是穷人和穷人也是有区别的,赵贞娘的穷源于她有一个吃喝嫖赌,好吃懒做的爹,赵家本身不能算是穷人,而是非常高贵的手艺人。
赵贞娘算账的时候,三十斤油,卖不到两块钱,感觉自己在白辛苦。
黄秋菊她男人拉车跑一天,也就赚一块来钱,还要交五毛的车租到车行。
油坊不仅可以卖油,磨油剩下的油渣也可以卖,又是一笔隐性收入。
那为什么油坊生意那么好,穷人却不
跟着学呢?
穷人付不起成本。
一口石磨八块钱(),N絙?浑块??()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一百斤芝麻又是六块钱,啥都没干,先付出去二十块。
二十块,普通人家攒好几年也攒不起来,就算是攒起来,也不会磨油啊。
旧时代的信息可没有现在那么流通,现代人上个网就能查到的东西,那时候真是行业机密。
现在赵贞娘一提供成本,二提供技术,没有任何人能保持冷静。
黄秋菊颠颠地先把相好的朋友叫来,关系不好的,害怕耽误赵贞娘的事,翻了个白眼,也叫了。
赵贞娘把众人聚在自家院子里谈事。
她说了好几遍集资的事,才把众人要乐上天的心情压下去,集资啊……
如果说别人集,众人心里会打突,但是赵贞娘不一样,赵贞娘是宋家未来的少奶奶。
宋家那么家大业大,赵家大姑从宋家回来,就开始天天吃好的,喝好的,和变了个人似的,能贪图她们这几个子吗?
赵贞娘发起的众筹,说白了就是交学费,别的不说,技术她是铁定公开了。
行业和行业间有信息差,赵贞娘自己磨油,自然知道这行坑人的地方,但赵家村的人不知道,她们只觉得磨油就是磨黄金,磨盘一开,黄金万两。
因此把消息散出去后,众人回家在炕头上一商量,都愿意咬牙捐一笔。
赵贞娘:……
居然真能成?
三姑说得很玄乎,赵贞娘原本没敢全信的,结果事真这么顺利,她不得不信了。
莫非自己真不是一般人投胎?
不过村里人就算再愿意,人力也有极限,众筹也只集了三十三块,以寻常人家来说非常多,以战略目标来说,还差得远。
赵贞娘苦思冥想着这三十三块,要怎么用在当处,眼前突然出现一幅画。
自从有了王姑婆这个翻译,叶三姑已经不通过画跟赵贞娘传递消息。
但这个信息,还真得亲自传给她。
因为画上是两个小人,一个代表赵贞娘的的小人,举着托盘,送到一个老太太小人面前。
老太太小人的柴火胳膊上,有一个大大的圆圈。
叶奚青把那个圆圈,重重的圈起来,指到托盘里。
意思很明显:把你干娘的金镯子要来。
赵贞娘:……
啊?
【作者有话说】
王姑婆:不是,你们想干啥?
第164章·《贞娘》x\hw\x6\.c\om(xh/wx/6.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