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80 章 · 《贞娘》(1 / 2)

加入书签

第180章·《贞娘》

虽然不知真假,但听起来就很令人振奋,张莹立刻领情了,开心起来。

“那赵老板你一定要快点有钱啊!”

赵贞娘下的决心可不小,认真点头,她一定会的。

一有事干,时间就会过得很快,很快一年又过去了。

香油这种东西,年前是最容易下货的,一个年货月能赚半年的钱。

买.枪的一千块钱流水般花出去,又流水般赚回来,这也是赵贞娘花钱越来越没边际的原因。

生意到现在这种规模,不管是花钱还是赚钱都很容易,对钱也就越来越没实感了。

枪支家家户户分一支,以备不测,大人小孩都学枪,但子弹得交给府库保管,存取记录。

子弹这种打一发收不回来的东西,比枪本身还费钱,不敢滥造。

用子弹的时候计划着来。

至于分红,虽然每年都花得挺猛的,但盈利也越来越多。

盈利越来越多,赵贞娘要给分红了吗?

没有,赵贞娘决定,以后每个月给村里人两块零花钱。

村里人:……

那剩下的钱干什么呢?

赵贞娘一笑:“剩下的钱再开几间铺子吧。”

众人:……

又是一个无法拒绝的理由哎!

再来货铺被香油噱头引着,每天人流量多得很,香油是招牌,后面土货的下货速度也超乎想象。

就冲一天能卖一口猪的下货速度,再来货铺都能转行当猪肉铺了。

香油赚钱的点在于打出了牌子,别的商铺也在进货,其它杂项的盈利则在于薄利多销。

赵贞娘看着日益增长的杂项收入,突然有种感觉,并没有到极限。

若是能在坊间巷里多开铺子,还会更赚钱。

简禹安的建工厂大计,都建立在宋家的财力和兵权基础上,现在赵贞娘要继续发展农副产品行业,她也不想管了,一切全由赵贞娘做主。

再来货铺的经营策略,经过摸索,已经有了固定的套路,开分铺就简单多了,比照总铺的模式就行。

但人手是个大问题,再来货铺能干起来,之前靠的都是赵家村全体成员无成本的劳动力。

现在扩大经营,就算村民都会分身,也绝对不够用。

用人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人从来不是一件好用的工具,就算物化到极致,也会有思想,有思想就不听使唤。

所以赵贞娘想到了一个办法,铺子里都招女工。

倒不是说女工没有思想的意思,而是女工的思想已经天然有社会压缩,干得多吃得少是常态。

就像黑奴比白人更有性价比一样,虽然很悲伤,确实客观存在。

赵贞娘开铺子,当然要以利益为先。

货铺作为钱的进出口,很重要的地方,赵贞娘却渐渐觉得,或许交给外人掌

村子也看到了商机,想接再来货铺的供货生意。

但还是那句话,干什么都有成本,磨香油需要成本,其它肯定也需要成本,异常心动的人开始上门,能不能和赵当家的借点钱。

成为大户,难免会遇到这种事,赵贞娘一瞬间产生了很危险的想法,以后她是不是也能放高利贷了?

还好举头三尺有神明,赵贞娘打住了这个危险的想法,三姑说了,多做好事,广结良缘,不能做这么缺德的事。

赵贞娘答应借钱给他们生意起步,也不用他们还钱,就让他们参照赵家村的香油经营模式,集体搞个产业,供应再来货铺,拿货慢慢抵债,不限期限,还完即可。

别看赵家村现在铺子大,其实也没有多少底子,实在帮不了别人多少。

赵家村当初干起事业,靠的是全村人集资集力,一个人干不起来。

他们要想要她的投资,只能学当年的赵家村,要扶也是扶一群。

听赵贞娘说话的人失魂落魄地回去,找所有村里人商量这件事。

眼瞅着隔壁赵家村日子过得越来越好,邻村人当然心动。

但有一个问题,当年赵贞娘是预订的“宋家少奶奶”,村里人觉得她不会贪他们的钱,贪了也有门路找人,才敢把资集给她,别的村有这样信任的人吗?

一个村的人在一起住着,谁啥人谁不知道啊,信不了一点。

想了想,众人想到了回娘家的赵家村姑娘。

赵家村家大业大,应该不会为了他们这几个子,舍下那么大产业,连脸皮都不要吧。

而赵家村当家的又是一个仁义的人,这些年在村里收别的货时,很有信用,众人比起村里那几个满脑子心眼的人,其实更相信赵贞娘。

所以村里人一致要求,集资可以,得让赵家的姑娘来牵线作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