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85 章 · 《贞娘》(1 / 2)

加入书签

第185章·《贞娘》

五年后,成队的卡车进进出出一个庄稼掩映,却是纯石头打造的建筑群。

现在的赵家村已经不能叫赵家村,而叫赵家堡。

石墙建筑叠叠挨挨聚在一起,错综复杂又联络有致。

沿街的商铺建筑多二楼,卖什么的都有,地理位置最好的地方是再来货行。

往里走,曲折幽静处,还有一个二楼叠平房的建筑群,是赵家堡新建的学堂、育儿院、养老院。

合村后,人很多了。

乱世越有钱,就得防着祸越大,赵贞娘在忙着工厂的间隙,还转头和合作的几个村子商议,合村而居,共修一个集体防御建筑。

人集中起来,才好防御,结果这一修,根本停不下来,住宅想有,商区想有,最后一想算了,都修到这样了,干脆修个小镇吧。

最后直接成了十里八乡的新经济中心。

搞建筑这种东西,自古以来都迷信风水,建城时更不例外。

别人搞建筑找风水师傅,赵家村搞建筑,直接请真仙。

当初叶奚青在登州时,因为登州沿海,经常遭受海寇侵扰,为了抵抗海寇,登州人民就发明了一种名为“圆城”的攻防一体建筑。

通体石头建成,建筑群外罩一层圆墙,里面布局采用古阵法排布。

当然说是阵法,并没有演绎小说那种很玄幻的功能,利用的其实就是视觉偏差。

巷道错综复杂,各个巷口设计得一模一样,全靠一些标志性的装饰区分。

敌人进来时标志一撤,熟人可以靠特殊的记忆点认路,敌人却只能走来走去鬼打墙,分不清东南西北。

城墙上设计箭楼炮台,城里设计暗道。

就算攻破第一道防守,也可以退去城里打巷战,石城也不怕火烧,减少损失。

登州后期遍修这种小型圆城,应对匪患,虽然是一动不动王八壳战术,但是真有效。

这种防御建筑,在飞机大炮出来后,基本失去了无敌地位。

但面对基础的响马强盗还是有用的,叶奚青就给出了一个建筑图。

迷宫式巷道对商业还有点奇效,赶集的人进去走着走着就把一圈商铺都逛完了,有效地提高了顾客的留存率。

建成这么庞大的建筑群,肯定耗钱,但在登州时有登州财政支撑基础建设,在现在有近代工业。

赵贞娘联合建起来的制碱厂,果然一建起来就赚了大钱。

碱作为很多化工行业的基础原料,就算是使用旧制碱法的工厂也赚钱,更不用说改良的工厂。

新碱法不仅提高了制碱效率,还有一个最为显著的优势,就是原料可以重复利用,不仅省成本,污染小,副产品还可以作为化肥使用。

化肥对庄稼产量的提升作用是巨大的,现代人考虑无公害种植,这时候的人却只考虑产量,副产品也是珍贵商品。

制碱厂敛财很多,但因为当初招投

一旦发生什么事,每个人都是兵。

制碱厂、制药厂、军工厂,都属于开了就能迅速见到收益的厂子。

钢厂、自行车厂、汽车厂却属于投入巨大资金,也得很长时间见到回报的生意。

自行车是赵家村人接触的第一件奢侈工业品,感情很深,有了大建工厂的机会,肯定要建一个自行车厂。

其实如果能建汽车厂,也是想建汽车厂的,但汽车的构件太复杂了,自行车还简单点。

赵贞娘开了个钢厂,让一批人专门琢磨车的构件,汽车先做进口生意。

赵贞梅现在不开车了,开始负责来往各国倒运车。

车这种东西能倒运来也是赚钱,就算进口也在她这进口。

她就不信了,这么简单的结构,她们仿不出来!

一切都在起步,一切都在欣欣向荣,但是赵贞娘还是笑不出来,因为在这个年代,商业不可能不受政局影响。

赵贞娘和华商联盟,靠着那个便宜督军,大肆发展了五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