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3 章 · 《理想与青春》(1 / 2)
第203章·《理想与青春》
手工活虽然做在手上,但是卖在脚上,做出来不算什么,卖出去才有钱。
叶奚青不喜欢干力气活,但喜欢干巧活,每天在家编笊篱可有劲了。
攒够几个,就挑着筐,去集市上卖。
为了方便人们日常生活,农村一定生活范围内,都会有一个集,然后在更大范围,几个集轮作,每个集开集的日子不同,一个集开半天,当地百姓有什么都是固定日期去集上买。
附近的人一般都去最近那个集,叶奚青却挑着扁担赶三个集,凡是脚力能达到的集她都赶。
她去赶集的时候,就把小丫放吴桂云那,或者让吴桂云带着孩子去她家看会门。
那吴桂云还是挺乐意的,一大家子糟烂事太多了,在叶奚青这反而清净。
时间长了,叶奚青家东西放哪她比叶奚青明白。
没事的时候,吴桂云和家里老的也串些秫秸秆,做顶盖,叶奚青上集的时候,托她也带两个,看能不能卖卖。
这些材料都是农村随处可见,也没什么技术难度的东西,但随着经济一点点有起色,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珍惜自己的时间,愿意买一些成品。
这年头工业又没发达到那种地步,铁漏勺铁篦子随处可见,这些已成型的手工制品就有了销路。
叶奚青卖的笊篱,不压沉,一个是带,两个也是带,就会帮她卖一下,提前定好价,能卖出去就卖,不能卖就挑回来,不讲价。
吴桂云一边感激她的帮忙,一边埋怨自己男人,看人家一个女人那么顶事,你怎么就不能勤快一点,出去找个头呢!
那成二才不接受她的激话呢,鲍香巧那是离婚的女人没办法,才啥都自己干,他干啥学她。
你可知足吧,现在还有我养着你,你要是没男人,就得和她一样受这份罪。
吴桂云:……
真不想看这倒霉鬼死皮赖脸的样!
就这样,吴桂云快跟叶奚青一起过了,她的针线盒都移去了叶奚青家,每天准时去她家上班。
天气一天冷似一天,一年马上就要过去了,叶奚青还在外面卖笊篱。
过年正是捞饺子的时候,也是换新东西的时候,老笊篱锈了,就换个新的吧,真赶到过年的时候可就涨价了!
她这么努力还是有点用的,卖出去一个笊篱一块五,三个集一块赶,总能下货。
时间长了手头就有点余钱,不像以前一样什么都借。
交完公粮,剩下的粮食叶奚青就留了两袋压成玉米面,其它全卖了还债。
大头全被她还上了,来年玉米再下来一茬,窟窿肯定就全堵上了。
吴桂云在一旁看着,又感慨,又佩服,但也为她操心。
你那么着急还钱干啥,两袋面能吃到种地吗,到时候你和小丫吃啥,难道还能和职工一样,买粮食吃?
粮食卖出去便宜,再想买回来可就贵了,庄稼人可
吴桂云听叶奚青招呼,去她家帮她熬粥蒸发面。
叶奚青则提着筐上镇上,再买几副碗筷,是的,她家连多余的碗都没有。
等回来后,吴桂云已经把玉米面和好了,鲍嫂子跟着她一起和面,淘米洗栆,要煮个红枣粥。
叶奚青回来,不仅带来了碗筷,还带回了半斤白糖。
红枣的天然甜度不够,得放点糖补味,要不就煮瞎了。
鲍嫂子看见叶奚青带回来的白糖,整个人都哎哟起来:“这是干啥,都不是外人,还整这一出干啥!”
叶奚青一脸诚恳:那哪行呢,你们大老远来的,我这啥都没有,怎么也得让你们吃点好的啊。
有时候情绪价值就是这样的,花最小的代价,办最大的事。
鲍家那头,实际上是鲍大哥和鲍嫂子当家了,一直往外贴补,肯定心里也有事。
如今叶奚青这么一哄,顿时把大嫂哄开心了,说话都更像一家人,里里外外地帮她烧火做饭。
煮粥的时候,叶奚青一个劲往粥里舀糖,鲍大嫂使劲拦都拦不住。
连拍大腿:“这是干啥啊!”
叶奚青没有丝毫停留,她也喝。
因为舍得放糖,这一锅红枣粥煮的,那个是味啊,鲍香巧的小妹鲍香椿放下碗,一脸兴奋道:“二姐,你家的粥真好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