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212 章 · 《理想与青春》(1 / 2)

加入书签

第212章·《理想与青春》

相比于大集团的饲料品牌,叶奚青算是起步慢的了,她甚至都没起步,她顶多是开了一个饲料加作坊,毫无品牌可言。

所幸大集团还没进攻到她们这,她不和大集团比,她要先在这一亩三分地扎根,最先攻克的当然是当地养猪户。

在养殖不成规模时期,养猪户是最多的,毕竟居民日常消耗最多的就是猪肉。

猪这种东西虽然啥都吃,泔水,麸糠,野草,什么都能喂。

但就和韭菜一样,养的少啥都不用操心,养的多,喂它的粮食消耗也不是一件小事。

饲料厂存在的意义,和工业上某个线路独立出来专线生产一样,把这条线单独做出来,会更专精高效。

专门进大宗粮食,降低了粮食进货成本,专门研究饲料配比,更节能高效。

猪吃东西也是讲究营养均衡的,饲料吃的营养全,出栏就快。

出栏快绝对是养猪户很看重的一个指标,饲料是真的把所有营养物质“日”一声打成料料,不知道猪觉得好不好吃,但绝对爱长膘。

叶奚青现阶段虽然没有后世那么齐全的十全大补料,加点五谷杂粮肯定也比原始猪饲料强,就是从无到有的改变养猪人观念很难。

养猪户可不会无缘无故买饲料,那咋办呢,开着她新买的四轱辘车,拉着猪饲料,安一个录音喇叭,放一手酷炫的背景音,走街串巷卖饲料呗。

在开始卖之前,叶奚青就起好了她饲料品牌的名字:康康饲料。

康康饲料,猪康康吃,吃完让您的猪又健又康。

随便编几段饲料的神奇效果,一路激情似火的宣传,并在结尾附带几声猪叫。

叶奚青的大喇叭录音又土又魔性,随着她的车走近走远变大变小,这动静一响,所有人就知道那个卖饲料的又来了。

在电视还没普及,没听过这种洗脑广告的年代,实在是一听就招笑。

小孩们正是最爱学人的时候,每次过家家时都轮流模仿,模仿完还要附带那两声猪叫,把伙伴们逗得嘎嘎笑。

但别管这个录音有多土多搞笑,它是真有记忆点啊,不养猪的看车也知道卖饲料的来了,活体广告。

等他们养猪了,就可以亲眼看到啥是康康饲料了。

叶奚青把车开到养猪户院里,关上广播,跳下车,查看猪的情况:“怎么样,用我的饲料是不是上膘快?”

从她进门,养猪户立马喜气洋洋迎过来看,就知道效果应该不差。

和养猪户一起去圈里看猪,养猪户把最近的养殖进度一股脑报给她,又问了她很多问题。

叶奚青一一解答,她不是专业兽医,但是卖饲料的一定要懂点养殖问题,算是花钱买饲料的附加价值。

所有养猪户的生长状态和问题汇总在一起,积累多了就是经验,她以后去别家也可以卖弄卖弄,显得专业。

乡下人抗风险能力低,喜欢做无本

“猪吃饲料了,就少吃粮食了,你们以后家里要是有剩粮食,就找我收。”

“我这不仅卖饲料,也收粮食,现在啥粮食都收,不管粮站什么价,我都比粮站多五分钱。”

“咱们两家这关系,你以后有粮食都上我来这卖啊。”

养猪户一听,立时喜出望外,能等猪出栏再结货款那可太好了。

能养猪的,肯定是大户人家,养得起猪,就种得起地。

一斤粮食多卖五分,一万斤就多卖五百,蚊子再小也是块肉,多五分肯定不会往外扔。

这么有来有往,生意联系突然深起来。

……

以前叶奚青弄大棚的时候,过年都称好几斤肉,开饲料厂后,差点吃不起猪肉。

当然差点吃不起,那就是还能吃得起的,市场需要她这个吃猪大户,她不能不吃。

买了半扇猪,不仅自己吃,还请大家伙一起吃,顺道给合作伙伴创收。

她管饲料厂这边多,管大棚那边就少了,都是大家伙一起帮她弄,非常感谢。

吴桂云拉了一年菜,不仅没遇到啥大事,还逐渐掌握了窍门,别人有啥事都把她当领导找,那种感觉实在太爽了。

整个人精神头都好了,一激动买了一个洗衣机。

虽然没完全解放家务劳动,但至少有机器可以替代,没人说买那干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