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1 章 · 《农家肥妻》(1 / 2)
第221章·《农家肥妻》
这么大事,李家人当然不能同意,但花喜姑性格很强势,李老头是个活哑巴,每天除了种地放牛,什么也不管。
家里大事小情都是花喜姑操持,李大哥觉得有什么事她娘会管,就在一旁看着,没想到一个不注意,她娘也同意了!
按照这个时代的常规,李老头老了,剩下的全是女人,李大哥现在才应该是这个家实际的一家之主。
但封建社会对女人的压迫是整体性的,制度性的,落到个体上,却没有那么一是一,二是二。
花家是绝对的花喜姑掌权,李老头早被她治服,剩下的又都是她的孩子,在她面前说不上话。
李三月别管别人怎么笑她,体型往那一杵,看着就不怎么敢跟她动嘴皮子以外的东西。
李老大只能撺掇媳妇和另一个妹妹,跟花喜姑私底下说,想改变她的主意。
花喜姑被烦得不行,把耳边的苍蝇轰走:“急什么急,等你妹干一年再说,这八字不还没一撇呢吗!”
“老实回去当你的差吧,家里事你懂什么!”
李大郎:……
在家这边说通了,回去思考的人思考得也很快,尤其是租田为生的佃户,最积极。
合作种麦,然后买地,真的假的?
众人都抱持着将信将疑的态度,不过联合收麦这件事近在眼前,大家倒少质疑。
叶奚青立刻给众人排班割麦,不按照谁家田谁家田的顺序割,按照田的优劣确定割麦顺序。
也别那么死脑筋,非得把麦全收回来,再想种豆的事,前面割着,后面就种。
以前是一家人单户作战,才按部就班地先收后种,现在合户当然要发扬一下合户的作用,两项工作同时进行。
叶奚青把每个环节都拆开,专人负责。
镰刀队在前头抡镰割麦,运输队在后面套牛车收。
村里留一些人垛麦晾麦,能跑的小孩都来割完的地上拾剩麦,另一拨种豆队,紧接着就开始种豆。
花家有一头牛,可以做运输用,叶奚青让人再去租一头牛种豆,租牛钱从公家账上记,众人平摊。
宛如军队一样分工明确,高效运转的收割队,很快就让大家见识了一下什么叫集体效率。
前头刚割完麦,后头种豆大军就追上来了。
朝廷抽走了那么多人,一点没影响收麦种豆效率,看着所有地都落下种子,每个人都开心起来。
有活路了!
度过抢时阶段,后续的工作就没有那么急迫,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叶奚青那大体格子,毫无疑问是镰刀队的,一个割麦期下来,白胖子变成了黑胖子。
找到一条河,痛痛快快洗一次澡,换上干松麻衣半袖,很好,这个时代还没封建到女人露块皮肤,迂夫子都要尖叫的地步。
接下来的事,她可就不管了,站在一旁充当指挥,勤奋之后,是更好的
粒,装到大缸里,防鼠防霉,叶奚青让人空出几间屋子,专门存米。
为防有人不放心,大家轮流看守,监督有没有人盗用。
不止田里的资源整合在一起,住处叶奚青也让大家整合一下,有的家就剩了孤儿寡母,叶奚青让她们并屋居住,空出的房子做它用,比如之前的存粮。
大锅饭倒是没提上日程,主要是现在的情况和赵贞娘建工坊时不一样。
赵贞娘是真有一个集中产业给所有人做,而叶奚青除了种田的时候没有。
所以只在抢种抢收时集体做饭,其它时候叶奚青招呼大伙规划一下剩下的粮食。
做好计划,按照人头发口粮,每个人都不多,每个人也都不少,然后逆天的事就出现了。
抽走劳力,干活的人少了,吃饭的人也少了。
一个成年男人,一年怎么也得吃三石粮食,以前男人在家时,妇女都紧着家里的男人先吃,自己吃糠咽菜,对付着过日子。
现在朝廷又加收了两斗夏征,负担肯定是变重了,但有一个从未有过的变量,加入了计算,那就是家家户户都少了三石米的消耗。
少了人,少了消耗,产量却没受影响,叶奚青分粮也不按着男女分,每月都按人头拨固定数的粮,以至于留家妇女第一次吃到纯粮饼。
虽然是粗粮的,这也不太对吧!
留家妇女收到粮食,心花怒放,感激涕零。只有花喜姑脸沉了,可不不对吗,那粮食,是从她们家地里匀出来的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