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27(2 / 2)

加入书签

淅淅沥沥的小雨如断了线的珠子,一颗颗砸在发间,脸上,肩头。

这时,天边遽然打过一道雷,原本偃旗息鼓的雨逐渐转急,竟然又有加大之势。

宋玉溪低头,抬起手,目光凝向掌心,只见原本如玉的掌肤出现一片焦黑,隐隐能看见伤痕里淡粉的血肉。

她默默落下袖子,盖住掌心,拾起灯笼和伞,踱步离去,清幽的背影逐渐消失在幢幢枝影内。 。

回到寝居,宋玉溪轻手推门入里,然而见到坐在桌旁的人时,她一时愣神。

周知善抬手点亮烛灯,随着一盏一盏烛灯亮起,屋内顿时由晦转明,摇曳的灯火映照在他眼中,更显他目光灼灼,神智清明。

“阿郎,你醒了。”宋玉溪面容平和,收了伞,放下灯笼,朝周知善走去。

周知善见妻子走来,起身迎接,嗓音还带着刚睡醒的沙哑,“我醒来时身旁空无一人,着实吓了一跳,五娘,你去哪儿了?”

宋玉溪道:“雨小了,我放心不下金桂,所以出去看看。”

周知善叹了口气,“屋外凉意重,若是出去,你应当多添一件衣。”

他脱下肩头外衣,披在宋玉溪身上,仔细探了探她的脸,见她发丝干顺,肩头也无湿意,这才放下心来。

“屋外还在下雨,你身体还没好全,这几日你安心在家休息。”

宋玉溪声音染上一丝遗憾,“若雨还不停,后日的中秋就要错过了。”

“别担心,雨一定会停的。”周知善如此安慰道。

宋玉溪抿唇一笑,轻轻颔首。

周知善见她面容苍白,精神萎靡,喉结滚了滚,突然一把将人紧紧抱住。

“我一定会寻来最好的医师,治好你的病。”周知善神色坚定道。

宋玉溪轻叹道:“阿郎,医工也说了,这旧疾除了好生养着,别无他法。旧疾难治,却不致命。何苦执着于一件没有希望的事。”

周知善眼中满是痛苦、自责,“这病因我而起,你最喜爱雨,然每每雨天你都会旧疾复发,卧床咳血,此般痛苦,叫我怎能不执着。”

“我一定会寻到最好的医师来为你诊治。”他再次坚定道。

宋玉溪苦笑一声,“便是药王何冲你也寻来替我诊治过,他都束手无策,那最好的医师又在何方?”

周知善道:“天下之大,人才济济,总有寻漏的地方。”渭南县没有,就出渭南县找,民间没有,也还有一个地方有。他垂眼,下颌抵在宋玉溪发顶轻蹭。

等宋玉溪躺下,他替她掖好被角,留下满室灯。

“阿郎,你又要出去?”

周知善开门的动作一滞,他回过头,屋外是森森暗意,屋内灯火映照,他的脸因此半明半昧。

“近日渡口处常常有人半夜身亡,王少府方才来敲门,想来是又有人死了,我得去看看。”

渭南县的杜化桥渡口乃李朝一条重要的漕运渡口,常常漕舟竞泛,货满舱篷。锦绮绫罗,茶盐粟菽,皆聚此津通。

白日埠头喧闹,贾商云集如蜂拥。酒旆招风,食肆香融,语杂声洪,一派繁荣盛景,却也是极难管理的一处地方。

常有无籍浪人借商船偷渡至此,这些人如同夜磨子,白日窝在光照不显处,到了夜里,倾巢而出,在渡口的暗影里悄然潜行。

往日巡夜的金吾卫总是能精准抓住这些人,然而自前几日起,逃向此地的无籍浪人突然就没了。

后来才发现,不是偷渡的人没了,而是他们死绝了。

起初不显,直到几场雨落下,又接连出几日大太阳曝晒,一股奇异的腐烂糜臭从渡口停靠的商船传出,起夜的守船人循着味道找到船尾,才发现整条商船底下围了一圈泡得发烂腐臭的死人。

死的人非本地人,为了避免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