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29 章(1 / 2)

加入书签

第29章

送上门来的刷名望机会,陆安怎么可能放过。

于是立刻把人扶起:“兄台言重了。自古文无第一,兄台又不识我,与我辩论实属正常,古话说得好,真理越辩越明,哪能说一为萤火,一为皓月呢?”

这人本已被陆安的才华压服,此刻更是痛哭于其气度之前:“陆兄……前些时日陆兄所做《爱莲说》,某嗤之以鼻,如今再看,陆兄只是直抒胸臆而已!”

眼看着陆安也要说点什么回应了。

观澜亭中有桌,那大王用脚踢踢桌子,其他人下意识看过去,他一手撑着桌子,笑问:“真理越辩越明,这是哪个古人说的古话,我怎么没听过?”

陆安一本正经地回答:“千年前有座呼延山,山上有座鸾羽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法号八道。这话是他说的。”

那大王愣了一下,脑子过了一遍“呼延山”、“鸾羽庙”、“八道和尚”的读音后,笑得东倒西歪,不得不抓住桌子,好让自己站稳:“好好好!好一个八道和尚!”

他转头看向赵提学,直接说:“我也要出一道题。”

赵提学拱手相请后,那大王便开口道:“我读史书,见汉宣帝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这霸王道,作何解?”

这问题一出,全场鸦雀无声。

过了一会儿,有士子谨慎地问:“不知阁下是?”每一个字眼都像是烧红的炭,烫得口舌小心翼翼地吐字。

——毕竟就算是大王,你是和官家关系好的大王,还是和官家关系一般的大王,意义完全不一样。

如果是前者,这题能答,毕竟很有可能是官家托大王问道。如果是后者,谁敢妄言霸王?

那大王道:“吾乃申王舒。”

申王?居然是官家的幼弟!传闻官家对这幼弟待以优荣。

众人松了一口气——不是傻大胆然后连累他们就行。

申王负手而立,静静等待士子向他表现文采。

一个米姓士子抢答:“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

申王微微点头。

其余士子大为扼腕——怎么被这厮抢先了呢!

这是《孟子》原文,尽管《孟子》不在十二经内,但这是儒家文学,在场人也没少看《孟子》,将这句背出来而已,他们也能背啊!

申王等了一会儿,没看对方继续说下去,略有些疑惑地问:“就这么结束了?你科举也是这么答策论的?”

雅集试策论与经义。之前《千字文》虽非经,但出的题目也能和经义之题搭边,现在就是试在场人的策论水准了。

试的是策的二大类——子、史和时务中的子、史类。

米姓士子额头一下子就冒汗了。

在科举的时候肯定不会这么回答,但这不是为了抢答,还没想好全文就先一步选择一个切入点说出来了吗?

他深

出讥讽之言了。

申王摆摆手:“算了……()”

?????聟??炍??

??襛祙?牞??扔?祙????譳葶???

婐????葶?厐??葶???膉葶??呻葶?????????????顛葶?????傖??拏???葶???恏??靟げ??

?R?????祙癞??╠厐???葶题??

?湣祙葶???譳摫??譎屏?辖??箏筏??????疍?晛獑????????抗??卢?獼??偛葶??敧???鑞卟????媆???鱕鹛牞?

?譎屏????塛????獑???彎??驛???蹎???豔???????????葶?????????……

祙厐虎?

?襛瑥?絙虎????虎??“??蕑?????????譳?????()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仿佛雪霁天开,所有人,不论是场中还是场外,都唰一下看向陆安。就连申王也讶然回首,眼睛直勾勾盯到陆安脸上。

赵提学“嘶”了一声,转头和房州通判说悄悄话时,道出天机:“我就知道,先是心即理,再是外儒内法,这小子定然是离经叛道的种。”

外儒内法这种事,属于文学和政治上的双重潜规则,所谓我注六经,六经注我,文坛和政坛的大佬们都心知肚明,说什么遵从儒学,实际上儒学就是个框,你想往里面填什么东西就填什么东西。

别说外儒内法了。市面上的经典,还不知道里面藏了什么外儒内道、外儒内墨、外儒内兵呢。

但潜规则之所以是潜规则,就是很少有人摆到台面上来说,而且,经过朝廷不间断的洗脑,学子们是真的认为他们学的是儒家思想文化,认为自己在行孔圣人之道。

所以,在场学子没一个能说出“外儒内法”四字。

只有学得越来越多,学识积攒得越来越深,而且没有把自己学得思维僵硬,迂腐顽固的文人,才能看穿儒学真意。

——当然,跟现代人没法比,现代人是从小就直接把“外儒内法”当考点学的。

申王想要的,是既年轻又能看破现今儒学本质的人才。年轻代表有冲劲,敢想敢做,不像老油条,因为懂得利用规则从而不想打破规则。

*

陆安恍若未见众人行举,一句既出,便全身心投入这场策论中。

她上前问:“策论已成,可否道之?”

申王不复之前游戏人间的样子,一双眼睛锐利地盯着陆安看:“请。”

陆安微微颔首,沉吟都不需,只是一张口,此前所措文章,过往深厚所学,此刻尽数化为洋洋墨海,浪涛将起。

“《春秋左传》仲尼曰: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

王道者,以义抚运,义立而王,重义、守义、讲义、崇义,故《荀子》言: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

“霸道者,法也。重法爱民而霸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