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41 章(1 / 2)

加入书签

第41章

陆安看出了赵提学的为难。

作为一个情商在线的人,她知道,这个时候该给人家一个台阶下了。

遂拱手作揖,道:“学生想向提学请教一个问题,不知可否?”

赵松年收拾了一下心情,说:“你问。”

陆安便问:“《礼记·大学》有言: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学生一直不知此句何解,今日有幸得遇提学,请提学指点。”

赵松年不相信陆安是真不会,却也不知道她想做什么,索性顺着这个问句解答:“生之者众,谓多使百姓行农桑之事;食之者寡,谓朝廷减省无用之费;为之者疾,谓百姓当急营农桑事业;用之者舒,谓君上当缓于营造费用;则财恒足矣,谓人君能如此,则国用恒足。”

陆安又是一拱手:“谢提学解答,学生知了。”

随后又说:“学生前些时日想到另外一种解答,本以为是正解,不曾想是歪道。”

赵松年好奇了:“是何种解答?”

陆安将后世的另外一种解读抛出:“学生认为,此句当这般解:国无流氓,则生产者增多;朝无冗官,则靡财者减少;不夺民时,农桑自会增长;量入为出,乃国财充足之道也。”

二者相差不远,但细节方面还是有所不一样。

一个是在说百姓要生产要勤奋,朝廷要减少支出,皇帝要少建宫室,这样国家财政才能充足。

一个说要让无业游民变得有家有业,朝廷消减尸位素餐的官员,不要让百姓在农时被迫去服劳役,根据岁入多少去决定国家支出,这样国家财政才能充足。

二者解读,高下立判。

但陆安谨慎着措辞,将这有高下之分的两种解读,推脱成了自己学问不足,给足了赵提学面子。随后又一拱手:“如今看来,学生过于愚钝,走了歪门邪道,不一定能传承提学真业,拜师一事,还是过于唐突了,待学生再学三年,再谈此事。”

赵松年确实看出来陆安递来的台阶。本该是心里一暖的。

但在心里一暖之前,他已经被另一件事吸引了注意力。

赵松年深吸一口气,问:“九郎,你说这番话可是知道我的本经是《礼记》?”

陆安拱手:“是。”

“怪不得……”赵松年揉了揉眉心,哑着嗓子说:“当日雅集上,我就猜到你天资过于出众,既是优点,也是缺点。”

陆安微微一愣。

赵松年道:“优点便不必说了,你自己明了。而缺点便是,你身为天才,理解不了庸才的眼界,很多时候你拿出来的学识,你以为只是领先了一步半步,实际上,却已高踏云端,便不知其容易招来迂腐者攻击,低劣者中伤。就如那句‘心即理’。”

陆安迟疑着,好像想说点什么。

但赵松年先说了:“对。就比如你现在说的,对于‘生财有大道’的解

到了正处理公务的房州通判,便上前去交谈,三言两语间便得到了协助公务处理的机会。

陆安自然不会一上来就冲上去请别人取字,这只会将局面弄得过于尴尬。她专心协助房州通判,随后在休息间隙闲聊时,顺口说起自己这两日的行程,再顺口说了拜师搁浅一事。

房州通判道:“天下能作九郎师的确实不多,不过,若九郎只是为了取字,倒不必拜师,你若不嫌弃,本官为你取一字如何?()”

????瑞??鑎?鑎腜虎????鑎???N獼歑???東??拏?偛葶????奵虎??葶偛?偛??橒靟瑥瑥傟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