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208 章 · 攻辽(2 / 2)

加入书签

——当然,如果能灭辽最好,但饭要一口一口吃。

柴稷一直牢记着陆安叮嘱的“做事绝对不能急”这一点。

反正他还年轻。

宰执相公们一听要打仗,除了少数几个主战派,其余的纷纷提出抗议。

把那些所谓的仁义道德面子话全扒开,深入内核,他们说来说去只有一点:打仗太烧钱了,不值当。

陆安:“辽国比我国寒冷,肯定更需要羊毛织物。”

宰执相公们:“啊这……”

陆安:“以前不起战争,是因为无利可图,如果有利可图,为何不做?”

宰执相公们:“这……”

陆安:“而且,我们是仁义之师……”

宰执相公们:“嗯???”

陆安:“你们细细想想,我们攻辽的仁义之处。”

这事交给文官确实在行。

而且主要是陆安那句“有利可图”实在太吸引人了。

哪个国家打仗是纯粹享受战争的啊,不还是为了抢掠资源?以前大薪不打仗纯纯是打不赢,顶多偶尔赢一些战役,但对整体战况以及扩大战局没有太大影响,这就完全是白烧军费了,再大的国家也经不起几场十几场战争地烧,但现在……辽国天寒地冻,极需羊毛织物这一点,牢牢占据了他们心神。

而且正义之师这个说法也让得他们信心大增。

师出有名这个词不是说说而已的,如果是不义之战,士兵自己都提不起士气,会觉得自己何必打这场战争,何必为此丢命——念头一起,谈何对敌。

于是,各地官吏开始接到命令,宣扬起了此次攻辽——战前动员这事避免不了,以大薪的士兵素质和百姓闻战则避的心理,没有战前动员,只想着一昧奇袭,失败的可能性极高。

除了官吏的宣扬,军校培养出来的政委也出发去了各地军营,向他们说起了此次战争的仁义性质。

从辽国君王的暴虐,我们此行是为了拯救辽地汉人于水火,讲到讨伐不义,辽国百姓赋税之重,辽国贵族屠杀百姓为乐……

事情倒是真的,毕竟哪个国家都一样烂,太阳底下无新鲜事,但不论如何,反正我天朝上国攻打过去,就是为了解救辽地汉人,顺便发挥我们的仁爱精神,连辽地百姓一起拯救了。

我们这次打仗不是为了杀人,是为了救人!

反正大薪的士兵和百姓都信了。

这时就看出来了大薪文风极重的好处,文风重就代表着这个国家极重礼义廉耻,道德感强,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一想到自己这一战是为了拯救苍生,为了自己和他人的美好生活而拼搏,就士气高昂。

——对,自己的美好生活。柴稷顺势把打赢给田这个政策推出来了。

热情一瞬间点燃了所有军营。

田地、军功、爵位。

听说由名望满天下的九郎君亲自在后方督看粮草和其他物资,绝不会出现以往的后勤不足的情况。他们还有羊毛织品保暖,不用担心辽国的天寒地冻……

既然这样,还迟疑什么?

打啊!

【作者有话说】

7.08更新

第209章·仁者无敌x\hw\x6\.c\om(xh/wx/6.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