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二十九章 工分劳动制(2 / 2)

加入书签

「还有机器可以使用,条件也不是这麽差嘛。」科曼伸手摸了一把脸,手上的灰尘清晰可见,再多一些都可以试试种地了。

进入居住区之后,科曼迅速进入驻军营地,其实他本来想要先看看战俘居住的地方什麽样,是不是比集中营的条件好?

但最终还是决定先和战友们汇合,毕竟快速完成城建任务才是最重要的。

没有什麽欢迎仪式,驻军部队立刻召开了一场会议,塞蒂夫驻军团长博诺瓦召集各指挥官给科曼介绍,提及了城建进度等问题。

「才百分之八?塞蒂夫的战俘有多少人。」科曼听完之后感觉震惊,这个进度是有点慢了。

「算上你带来的战俘,现在应该有三万人了。」博诺瓦快速的回答道,「原因是工程标准太高,其实阿尔及利亚现在没有多少机动车,为什麽要建立这麽宽的道路呢?」

「可能是因为本土的道路问题比较严重,所以在考虑到阿尔及利亚这三个海外省的时候,才会着重强调。」科曼边想边回答道,「现在海外省确实没有多少机动车,但是肯定不会一直穷下去,早晚道路上都会有无数车辆行驶。」

欧洲的道路问题确实比较严重,这个时候反而是被破坏严重的国家有好处,可以毫不犹豫的进行新建。

但像是法国破坏程度可以接受的国家,就只能够小修小补,尽可能的维修原有设施。

「我们正好负责道路修建。」另外一个部队的指挥官艾布里安无奈的开口诉苦。

塞蒂夫是君士坦丁的农业区,但仍然有不少山地,这样的地质条件修路,确实是一个难题,虽然工作是由战俘来做,但士兵们起早贪黑的上山下岭也是真的。

「我们手中的战俘最多能够使用两三年,一定要尽快把巴黎的任务完成。」科曼知道难度很大,战俘有几十万但架不住阿尔及利亚面积大。

仅仅是城建的话难度没有这麽高,但加上道路和港口这类的设施工作量就太大了。

科曼直接拿出来了自己中苏结合的劳动机制奖励进行介绍,「可以采取工分制劳动奖励制度,具体情况是以每个劳动力都会根据其性别丶年龄丶体力丶劳动技能等被评定一个「底分」。一个强壮的男劳力可能被定为十分,一个女劳力可能被定为七分。这个底分是干满一天标准工作所能得到的最高工分。」

「这个办法看起来好,但是从效率上面没有问题麽?还是士兵们的看管更加有用。」博诺瓦团长想了一下回答道,他还是觉得集中营更加有效。

「这个办法确实极其容易造成磨洋工没错。」科曼笑了笑解释道,「所以应该反着来,把理论工分作为基础固定一天的食物,通过每天的劳动在这个基础上扣分,这关系到他们一天能够得到的食物。」

工分制确实会造成只要出工,不管干多干少丶干好干坏,都按「底分」记工分。这种方式挫伤了积极性,容易产生磨洋工现象。

理论上还可以以当天的实际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评议,表现好的可以加分,表现差的要扣分。这种方式更合理,但操作起来更复杂,容易引发矛盾。

这两个办法科曼都不会用,全部算分会磨洋工,有奖有罚容易激发矛盾,那麽全扣就是一个好办法。

会用当天的基础分进行扣除,干得好只能保证当天吃饱饭,扣得多就只能考虑铁人三项了。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