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十八章 大贤良师(2 / 2)

加入书签

「这位将军疯了?」

对方有些不可置信!

」什麽叫一一两银子一斤?

四个月前,长缨府生铁不过二三十文,眼下就算因战乱涨价,也不过六七十文左右,你一下子涨了何止十倍?

那还不如抢钱来的痛快?」

张定波的使者大口反驳,一副难忍激愤的模样,但项羽只是冷冷地看了他一眼,就堵住了他所有想要宣泄的情绪。

「回去问问你家主子,眼下,整个长缨府,乃至苍州,北疆,谁还能卖给他生铁,我没要十两银子一斤生铁,价格已经很厚道了!」

「这位将军,您不能—」

「等我说完,记得,我家主公只要黄金,不认白银。」

「不可能.」

嗯,最终,张定波还是同意了。

两天后,收到消息的陈珂和项羽坐在室内,对于张定波的回应默默不言。

毕竟,二人其实也没想到,张定波会答应这种要求,

许久,项大才说着。

「如此看来,张定波是真的遇到难处了,不然不会连这种要求都答应。」

陈珂则是摆弄着面前的一份情报。

「你看看吧,商社传来的。

说这半个多月,裴伦一直在私下给靖边府十三家土司送粮食,累积下来,可能高达10万石左右,这可不是小数自,能让裴伦如此大出血的付出这麽多粮食,双方想必是达成了什麽协议。

内容嘛,我能猜到一点,无非是让靖边府十三家土司这段时间安稳一些,从而能让裴伦能从靖边府那边抽出手来调兵。」

靖边府是苍州面积最大的一个府,境内山地众多,地势崎岖难行。

又因为历史上燕国的缘故,中原人和胡人混杂,形成了许多少数民族,继而在大雍立国后,又形成了一系列的土司政权。

但这些土司政权不老实,老在靖边府搞事情,弄的朝廷不厌其烦。

可剿火他们文麻烦,因地形复杂问题,儿乎有些得不偿失。

眼下,历年来,朝廷在苍州部署的所有兵力,包括一部分征北军,几乎都在靖边府盯着那十三家土司,尤其是精锐的靖边军,本职工作就是如此!

不然,一个张定波如何能蹦跌如此之欢,甚至还敢打着攻府掠县的主意,因为大东边有比他更具威胁的存在牵扯了苍州的大部分力量。

「这麽说,张定波真不是裴伦的人?」

大郎皱了皱眉。

陈珂摇头,然后又若有所思地说道:「我让商社调查过这个人,张定波出自鹿城大姓张家,家境极为富裕,为人学富五车,尤其精通药学。

他最开始发迹之时,背后有人投资是肯定的,但未必是裴伦。

可这个人起势之后,依旧严于律己,广散家财,而且从不纵容兵丁抢掠普通人,只对地方豪强下手,在民间的口碑间还是不错的,不然,我也未必会卖给他一些生铁!」

南边的黄泉道,陈珂不熟悉,因为太远,商社的情报网也没铺开到那边。

但张定波此人,真让陈珂想到了历史上的一位故人。

大贤良师!

同样是散尽家财,广邀道友,劫富济贫,为民请命。

张定波是这麽说的,也是这麽做的。

起码,到目前为止,陈珂还没有找到他背离初衷的迹象!

「那就卖他一些生铁?」

「嗯,就让他先消耗一波裴伦吧。」

青泉有编练新军两支,四千人,肃慎又重新徵召了三千,五郎和六郎也在忙着横扫祁东周边的小镇和坞堡。

二人荡平祁东残馀的反抗势力与地方豪强,杀的人头滚滚,那可比麻景行狠多了。

陈珂很赞同二人的所作所为,因为他坚信一个道理,亲自犁过的地,才相对乾净,别人送过来的地,里面大多埋着钉子。

就像雍国一样,若非立国之初和北疆诸多世家大族达成妥协,今日也未必会留下如此之多的隐患。

陈珂可没打算向这些家伙低头,毕竟,当前分田也好,日后土地收回国有也罢,这可都是在动世家大族的奶酪,尤其是一些门阀本身就与陈珂的政权算是竞争关系,二者之间注定会站在对立面上。

当然,眼下还没有到那种矛盾爆发的程度,但这个过程中,五郎和六郎也在准备编练新军,从而准备应对不测,主要是打下来地盘,得有足够的人看守,并且稳固基层的秩序。

陈珂要的,可不是名义上的占领一地,他要的是方方面面臣服的州县。

皇权不下乡这种事情,绝不能在他手上重演。

当然,这种到了新世纪才初步形成的控制力,是需要强大的组织构架,以及大量的人手来支援的。

因此,五郎和六郎二人打算在祁东招募四千至六千人。

祁东是个大县,招募这些兵力的问题并不困难。

也就是说,一两个月后,陈珂起码有了一支,一万馀人的普通士卒。

冲锋陷阵,野战破袭可能差上不少,但用来守城和管理基础应该足够了。

至于上述的硬仗,就交给系统的乡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