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八十八章 胜天半子(1 / 2)

加入书签

第88章 胜天半子

雍国使者团唯一的幸存者,坐上了七郎给他准备的小船,带着陈珂的诏书,以及十三副首级一脸煞白地离开了安东。

途径楠州的时候也没敢停留,直接汇合了几个准备参与「东夷王」册封仪式的雍国官员,连夜出了楠州城,直奔着启甸关离去。

见册封仪式成了笑话,慕容绍的脸色稍稍有些难看,黑的像木炭,但还是亲自给杨玄写了封信。

他懂得中原文化和中原文字。

后者收到这封信时,自然也收到了安东军杀掉了朝廷使者的事情。

杨玄和刺史府长史屠应熊面面相。

屠应熊还拂须回应。

「使君,那陈玄霸不受朝廷册封的安王,野心甚大,怕是在图谋北疆和中原,我们不可不防啊!」

杨玄也早就猜到了这一点,毕竟,从所谓的「安东都护府」的称号就能看得出来。

历朝历代,能设立「都护府」的都是什麽人?

那个不是文治武功出类拔萃的帝王,或者身处王朝鼎盛时期的国家。

对方以「都护府」为名,其志不小,必是意在天下!

但以前的东夷,如今的安东,唯一的路上出口只有北方草原和南方的启甸关。

那陈玄霸想要出安东,势必要火拼龙州。

一想到这里,杨玄也顾不得计较什麽了,毕竟,那可是击溃东夷十几万大军的安东军,威胁太大。

「这样,慕容绍不是要买粮吗?给他!」

他直接大手一挥说道:「不光粮草,还有生铁丶铠甲丶刀枪丶军械他要什麽我卖什麽,实在不行,我们还可以赊帐,还可以派兵助战!」

假途灭虢,唇亡齿寒,类似的道理这些统治者都十分清楚,自然更加惧怕。

「诺!」

「其实,属下也是这样麽想的!」

安东,安东河。

从东夷立国之始,为了神话自身统治,这条被奉为圣河的河流一直被封禁,受此影响,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河道从未被疏通过,也没有多少人敢下河捕鱼。

但「新朝初定」,朝廷开恩出了「捕鱼令」,允许安东河附近的百姓下河捕鱼贴补生计。

虽说今年大旱,河水浅了一些,但毕竟是条大河,里面的鱼获还是不少的,因此,附近的百姓争相下河,算是变相多了一条获取食物的途径。

不过,这玩意几治标不治本。

因此「安东都护府」又发了「都护令」,要在安东河附近的几个州县徵调青壮五万人来疏通河道。

告示以好几种语言书写,引得不少人前来观看。

「这不是就是役吗?」

有位懂得中原文字的中原人摇摇头,觉得这「新朝廷」和「旧朝廷」也没啥区别。

一些胡人也是抱着胳膊冷眼旁观。

摆出了一副「你抓我我就去」的模样!

「你懂个屁,看看下边的字。」

有人一指一点地说着:「不用我们自带乾粮,吃喝拉撒睡都由都护府来负责,每人每天还发二升粟米嘞!」

「两升粟米?真的假的?」

「乖乖,省着点吃,够我一家三口活命的了!」

「还供吃供住?」

一群饿的面黄肌瘦的百姓,一个个眼晴好像在冒光。

也顾不得真假,一个争着抢着都要去,毕竟,这多少是一条活路啊!

焉不知今年大旱到底饿死了多少人!

事实上,从「安东都护府」接收安东开始,各州县就开始普查安东百姓的户籍了,也包括隐匿人口,最开始时粗略估计是在250万人至300万人上下。

靠着【户籍所】神奇的效率,人口普查工作缩短到了几天之内,也不知道这个系统的部门是如何办到的。

不过,得出的数据却让人稍稍有些意外,因为除了河州和楠州之外,其馀五州人口只有100万出头。

河州几乎不用想了,能有个几万人藏在深山老林里就不错了,毕竟大部分都成了「口粮」。

楠州人口也不到30万。

这里还算上了之前慕容绍掘海口前,有过强迁百姓的行为。

因此,眼下整个安东的人口也就在130万之间了。

从最强盛时期的250-300万人口,眼下的人口几乎被腰斩,除了死于兵祸的,其实大多都是今年饿死的!

眼下,救济灾民甚至已经达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东夷留下的是满目疮的烂摊子啊,安东的压力很大啊!

还好陈珂有挂!

当然,有挂也不能乱用,尤其是粮食这块,升米恩,斗米仇。

因此,救济灾民得分几步走。

首先,由各级州府衙门全力运作起来,在安东搞大基建工程,【安东小镇】会派出精湛技艺的匠人,负责带领各州劳力进行全面的修路丶建桥丶疏通河道丶挖掘沟渠丶开荒丶种地等工程。

利用大量的基础工程以工代赈,由「安东都护府」提供相应的粮食报酬,以及以工代赈期间的食宿管理,甚至会提供一些比较抗旱的「粮种」以供农户种植!

陈珂还在安东六州建造了一千口【水井】,这可是旱出世仍能源源不断提供泉水的水井,不受乾旱和地下水的影响。

虽然平均一千多人才能共用一口,但井口的面积足够大,足以同时容纳六人取水,用来补充一部分水源和保障下民生还是够用的。

之后,是废除东夷遗留的各种畸形制度,所有土地收回国有,由政令殿统计造册之后,在统一分配给安东百姓种植。

百姓只能耕种,无法买卖,虽未必能彻底断绝土地兼并,但抑制力还是可以的。

改善民生这边由政令殿负责,陈珂亲自督促的,是一套贯穿南北近两千馀里的驿道。

因为地形原因,东夷之前是没有什麽大型驿道的,导致各地交通比较困难,尤其是行军或粮草运输的时候,通常需要较多人的人力来弥补道路坎坷的相关缺陷。

陈珂提出这条路线,主要是为了保障商用和军用为主的,尤其是粮草的运送。

这条路算是「战备路线」,因此并未交给政令殿组织民夫来修建,而是交给了【安东小镇】的【驿道】衙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