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07(2 / 2)

加入书签

宋湄沿着她指着的方向看去, 萧荷跑得飞快, 正扬声叫道:“父皇!”

这一声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过去。

走得近了,萧荷似乎又想起他素日遵守的君子礼仪, 放慢了脚步。压着急躁,一步一步走到近前, 端端正正地弯腰行礼:“父皇。”

萧观回过头来, 看了看他, 并未说话。

而是蹙眉问起萧荷身后的侍从:“谁叫醒太子的?”

一众侍从连忙摇头。

萧荷说:“是儿臣自己听到战马嘶鸣, 所以才醒来的。大军开拔, 儿臣身为国储,理应、理应来……”

话说一半,萧荷支支吾吾半晌, 迟迟接不上下半句。

萧荷涨红了脸,萧观却似乎并没有在意他说什么。

萧观弯腰,将太子的衣襟理正,边说:“你跟着护卫回晏京去,太傅说,你的课业落下不少。”

“……是。”

做完这些,萧观起身,莫名地停住。

以宋湄的角度,能看到他正盯住某一处发愣。不是在走神,而是在犹豫。

宋湄屏住呼吸。

这时,萧观蓦地转身,翻身上马。

他一眼都未看她。

地上的萧荷向前追了两步。

赵淮按住萧荷的脑袋,将他的身体换了个方向:“太子殿下,时候不早了。”

接着,赵淮对太子身后的侍从打了个手势。一群人便低下头来,轮番对太子哄着:“殿下,回去吧。”

领头的战马迈开步子,队伍向前动了。赵淮也跟着翻身上马,追上前去。

萧荷急声喊道:“父皇!父皇!”

这时,前方马上的萧观忽然向后看了一眼。

这一眼顺理成章,并不避讳,是看向宋湄的。

宋湄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她走到萧荷身前,蹲下来,摸了摸他稚嫩的脸庞。这孩子闻到熟悉的气味,回头扑到她的怀里,哽咽道:“母妃。”

他们身侧是流动的高头大马,放眼望去,只看得见一模一样的士兵盔甲。

萧荷埋首在宋湄的肩上,放声大哭。

哭着哭着,萧荷睡了过去。

第二日,宋湄带萧荷到鹿城的街道上玩耍。

萧观对阿荷的照顾方式,周全远大于温情。

这就导致了,阿荷看似乖巧知礼,被束缚在“懂事”的笼子里,实际孤僻又敏感,有一种出其不意的隐秘叛逆。

对于这个孩子,宋湄心疼居多。

宋湄说:“你跟母亲好好住一段时日,鹿城有不少好吃的好玩的。我带你和你的朋友到处去转一转,带一些特产回晏京,怎么样?”

萧荷思考片刻,坚定地摇头:“儿臣已离京很久了,不可再放纵玩乐,荒废学业。”

到底是个六岁的小孩,放到现代,也才刚到一年级入学的年纪。

然而现在,萧荷已开始操心起了国事,一脸严肃地说:“来鹿城的途中,儿臣跟随南郡的商队赶路。一路上,看到许多百姓吃不饱饭,穿不起衣。朝臣都在往晏京呈送好消息,只说民生向好,却从未有人在折子中说过这些。”

宋湄想了想,回答他:“他们说好也没错。总体看来,吃不饱饭、穿不起衣的人,相对吃得饱饭、穿得起衣的人来说,少了许多。这样的民生向好,是朝野内外喜闻乐见的事。”

萧荷说:“可是对那些少部分的人来说,总体的民生向好,对他们来说无甚进益。朝野内外报喜,他们忍饥受冻。儿臣以为……不好。”

很好,这孩子难得能脱离统治阶层的视角,从百姓的角度上考虑问题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