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2 / 2)

加入书签

好一个顺理成章。

闻淇烨仔细想过,足足两夜没合眼。

封后大典期间不允许举办葬礼,闻府上下甚至不能明目张胆地挂白幡与灯笼,披麻戴孝也仅能在府邸内进行。卿珵的灵柩停了十四日,闻母便穿着麻衣戴着孝帽哭了十四日,闻淇烨则很少待在府内,闻氏从未有人过问他的去向,却都明白长公子在做什么——

十四天前,闻淇烨召集府上家仆,只要是与那日多嘴说错话的丫鬟有过一面之缘的,有一个算一个,上下盘问个遍。问了便得知那丫鬟家中有个读不起书的小弟弟,还有个年迈多病的母亲,父亲则是赌鬼,早几年叫讨债的打死了。从前些日子开始,这丫鬟成天见地往外跑,说是老人病情加重,不能没人管。

闻淇烨全明白了,但还想确认那丫鬟见了什么人。

人已经被乱棍打死,闻淇烨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叫死人开口说话,于是走了一趟那丫鬟的家,见着一座土瓦房,房顶的瓦还漏了好几个口子,里头没活人,只剩个斗大的炕。

他找邻里街坊问,没人肯答他。

他便让下人打听近来有没有说得上名堂的人物来了梁汴。

下人出门不过一刻,回来道:“近些日子来梁汴的大人物只有彤文台的宋大人。”

闻淇烨手撑着腰封,低头垂睫不知在想什么。“宋大人现下何处?”

禀报消息的人低头道:“前堂。”

说曹操曹操到。

鹅梨帐中香顺着冷风灌入鼻腔,闻淇烨绕过后门,先透过窗棂看见母亲。

未着丧服,是一品诰命夫人的打扮。

她坐主座,头戴珠翠庆云冠,一身镶紫长袄常服,长眼紧闭。

客座上是巧士冠高耸、身穿赏赐蟒服戴玉带的老熟人——彤文台彤翰太监宋统,当朝九千岁彤玺大太监的干儿子,同样也是皇帝身边的红人。

宋统亦是闭目养神,五十来岁的年纪藏不住褶子,涂了乌唇,腰身两人合抱不止,大开双腿气定神闲地在桌上点着食指。堂上家仆和宫里来的小太监,个个如履薄冰,被抓了脖子的禽类,不敢出一气。

闻淇烨前脚刚进来,宋统气势凛然地抬手,旁边年轻的小太监毕恭毕敬呈上玉轴的丝质圣旨。宋统睁开眼,像换了个芯子,一副慈眉善目的和气模样:“闻大公子,皇上特许旁人免跪,您跪下接旨吧?”

闻磐礴掀袍,对宋统手中的圣旨跪下。

一身素面无饰的素面无饰墨色直裰,几乎作半丧服打扮,偏生叫人挑不出半点错处,家纹腰封替换了丧服该系的麻绖,素成这样依然挺拔俊颀,无愧名声。

他平视前方,表情尤淡。

宋统见人跪下,展开圣旨,眸光一顿,随后开腔洪亮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统御四方,以江山社稷为己任……久闻磐礡才名,屡次召尔入朝不就,朕虽惜才爱才,然国法森严,不容藐视朝纲者,朕念尔才学,特赐此诏,授尔为兵部部丞,协理军政,命尔即刻进京赴任,若尔推辞,唯有赐死,以正视听。望尔三思,勿负朕望。”

说罢,将圣旨递与下方的闻淇烨。

闻淇烨接过诏书,道:“臣接旨,谢主隆恩。”

他举止从容,仿佛大好前程和断送前程对他来说,没有任何分别。这般历经大风大浪的胸襟出现在一个弱冠之年的年轻人身上,几近宝相庄严之态。

正如文士所赠名号,闻磐礡似一把玉刀。

西晋裴楷因样貌标致和气质风神被称为玉人,时称其“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玉刀二字,顾名思义,是说闻磐礡既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玉,又似火炼雪洗后坚如磐石的悍刀。

名贵又冷彻,其寒芒过盛,只可远观。

宋统笑融融道:“部丞大人快快请起,咱们可耽搁不起呀,这就得启程进京了。”

闻淇烨凝着母亲,似在等她定夺,闻夫人未睁眼,良久终于叹道:“闻氏有我,你走吧。”

回宫路上日夜兼程,费了些功夫才赶回京城。

宋统领一队人马,闻淇烨带了些伺候饮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