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1(2 / 2)

加入书签

李嬷嬷见风向顺遂,适时附和,“太后心疼世子,正千挑万选精干的奴才前去照料。”

“太后慈爱,世子之福。”

“岂止世子,陛下之福,天下之福。”

“……”

向瑾冷眼旁观,面上乖顺感恩,背脊一片寒凉。

午膳过后,慈宁宫赐了步辇送世子回他那处无名的偏殿。

“少爷,”福安一直在门口翘首以盼,“您可回来了。”

“是不是他们又出什么幺蛾子了?”

“有人为难您没有?”

“福安,”向瑾无力强颜欢笑,疲惫地摆了摆手,“让我歇会儿。”

入夜十分,他吩咐福安将剩下的炭火点在房中。这两日有些倒春寒,福安一个劲儿自责自己粗心。天亮前,福安起身,特意到东厢房中蹑手蹑脚地把炭炉往外间门边挪了挪,又将窗扇的缝隙开大了些。

待他走后,向瑾起身,把窗户关严,坐到炉子边。

往返御膳房的路福安早已熟稔,不大一会儿就取了回来。他甫一推门,一眼望到昏倒在地的少年,福安两腿一软魂飞魄散,手中食盒落地,支离破碎。

第8章

荣国公世子于宫中烧炭中毒一事,到底在朝堂上下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虽说之前各方势力按兵不动冷眼旁观者众,多碍于帝王行事作风,不愿在形势不明朗之前,平白搅合进去。但事关生死,便又是另一说了。不单单是足以左右朝局走向的飞鹰军,在整个大晟各地驻军兵营中,哪里没有向家嫡系带出来的将领?

盘根错节,根深叶茂。

以前,向家与帝王是打碎骨头连着筋的干系,皇位与江山是一起夺下来的,就连向珏也是为新朝为新帝舍生取义死而后已。因而,成景泽依然能够将军权牢牢握在手中。对向瑾的冷淡苛待,可以看做是恨铁不成钢的磨炼。但是,如若向家唯一仅剩的小儿子在这个节点不明不白地死在宫中……那恐怕就不仅仅是离心离德的后果,刚刚喘息片刻的神州大地再次陷入动乱亦未可知——那是谁也不愿意见到的局面。

不要说是丢了小命,就是出个性命攸关的好歹,也不成啊。

先是朝中武将发难,林远自不用说,痛心疾首地自责一番之后,请求将肩不能抗手不能提生存能力匮乏的主仆二人接回自己府中照看,也不管他此举是不是在打陛下的脸。接着是京北、京南两大营的统领一起仗义执言,世子年幼且体弱,即便要着意栽培磨炼,至少生计上不该疏于照应。

谢首辅倒是替皇帝美言澄清,如今宫中本就俭省清苦,除去太后宫里多几个侍候的人之外,帝王殿中的内侍也只是按规洒扫整拾殿宇,陛下自身诸般琐事,皆亲力亲为。于是乎,又惹出户部一顿诉苦,战乱十几载瘟疫灾荒不断,国库名存实亡,各位大人的俸禄能够按时发放到手中,全靠事事精打细算处处节衣缩食。

刚委任户部侍郎不久的崔大人不显山不露水,跟在尚书身后,被问到方才附和两句。

话题偏开来去片晌,又被言辞激烈的言官拽了回来。一位老大人痛忆荣国公府历代功勋,眼下只剩个弱质幼子,竟未被看顾周全,实在是生人皆有责,庙堂内外阖该无地自容,说到激动处,差点儿昏厥过去。

总之,赶在边疆上书责难之前,京里该表态能表态的,生怕被落下。帝王作为众矢之的,虽未被指着鼻子叱责忘恩负义,含沙射影指桑骂槐的叽歪倒是听了一箩筐。真情实感鸣不平者或许有之,其余大多装腔作势惊弓之鸟罢了。

成景泽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