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91(1 / 2)

加入书签

棠和高胜已经初步对计算机这个陌生的世界产生概念了,吃透进规则之后,数据和编程的魅力便吸引住了这两个男孩的目光,尤其是高胜,据周海棠说他近来对课业兴趣高涨,竟然主动去图书馆借阅书籍,还参加了学校的一个什么兴趣小组,大伙成天聚在一起研究奇怪的代码。这个兴趣小组里云集了计算机系里的好多学霸,几乎都是男生,据周海棠介绍,这群人都格外的闷,而且不修边幅,每天的兴趣就是研究计算机,几乎没有娱乐生活。

周海棠很操心,他有点担心高胜以后会不会也变成这样。

不过在此之前还是早点买台电脑吧。兴趣小组每天都有两小时的时间可以借用学校的机房,为此高胜经常早出晚归披星戴月,没了机房里的电脑,小组里的人就只能聚集在其中一个比较宽裕些的组员的寝室轮流用对方的机子。周海棠有点心疼高胜有时在寝室里灵感迸发却只能手写笔记的窘境。

现如今燕市还没有开设网吧,很多人连“网络”这个概念都从未听说过,国内的第一家网吧开设距今还有三四年的时间,至少得95年之后,网吧才会如同雨后春笋那样遍布各个大小城市,不过那时,计算机早已经初步进入千家万户了。而现在,电脑的价格实在不便宜,市面上随便买买也得好几万一台,哪怕周海棠现在零花钱宽裕了很多,这个数字对他而言也还是太过遥远。

林惊蛰默默记了下来,先前他没想到,高胜对计算机居然真的有那么浓厚的兴趣这是超出他意料之外的,确实应该给他们配一台电脑。

他虽然欠了一屁股债,但手上却很宽裕,十库巷那块地贷到的四千万买完镇雄地产的挂牌土地后还有剩余,买一台电脑还是不在话下的。因此生出打算后他便迅速有了行动,挑了比较空余的一天,将高胜拉去看电脑。

这会儿燕市的什么电子城之类的还没开起来,买电脑又麻烦又没得挑选,得去电器店,有时候还得预定。不过也差不多了,马上大学寒假,学生们都得回去过年,现在预定完,第二年回学校正好就可以安装用上,也不耽误时间。

电脑这么贵重的东西高胜肯定是不会同意要的,林惊蛰便说自己要买,这下高胜非但亲自陪同,还拉来了自己兴趣小组的一堆组员,只说里头有些人家里已经装了电脑,对行情有些了解,可以让林惊蛰不被奸商坑骗。

林惊蛰得以和这批大约是我国计算机史上的第一批IT人见面。

他们扎根在学校机房里,原本并不想挪窝,实在是被周海棠和高胜生拉硬拽才肯出的门。大冷的天,这群年轻男孩一脸疲倦地披着厚厚的大袄子缩着背走在路上,衣服鞋袜随意搭配,穿得随心所欲,跟林惊蛰见面时问好也有些拘谨,之后除非遇上专业问题,否则他们基本不吭声,安静得像是一群隐形人。

正如同周海棠所说的那样,这是一群不修边幅也不善交际的神奇的存在。

这会儿能买到的电脑跟后世几乎普及的液晶数字之类的机型完全不同,显示屏屁股超大,加上主机,又大又沉又丑,屏幕分辨率和色彩度也让人难以忍受。但这群好像对什么都没有兴趣的男孩在看到电脑的瞬间却好像遇上了小别重逢的女友,一瞬间全来了精神,簇拥上去霹雳啪啦地打字。

高胜原本在两拨人当中充当传声筒,但后来也不知道讨论到了什么一下也加入了敲击键盘的队伍里,他们不知道开个一个什么软件,聚在一起说着林惊蛰听不懂的话打出许多林惊蛰看不懂的字母,电器店的老板在旁边虎视眈眈地监视着,生怕这群没轻没重的年轻人搞坏了这台贵重玩意儿。

周海棠尝试去唤醒他们,但大伙沉迷其中,似乎对这台电脑十分满意,奥妙的语言中还夹杂着林惊蛰能听懂的几句,大概就是夸奖这台电脑款式新用起来比学校机房里的更好云云。

看来是很满意了,林惊蛰便拉来那个一步都不敢走远的老板,询问价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