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05(1 / 2)

加入书签

有办法,谢鸢只能放弃北伐,转而下达一纸调令,派王伦去攻打燕国。

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时候,荆州又乱了。

……

谢崚觉得,有些事情,是注定要发生的,哪怕她强行更改了,也不过只是暂且延缓了其发生的时间。

当年,她帮谢鸢杀荆州刘季,化解了荆州的危机,也间接创造了条件,让谢鸢在刘传身死之后能够北伐。

而现如今,刘季的外甥打着为“舅父”复仇的旗帜,趁着楚国北伐失利,串通燕国起兵谋反,很快攻下了江陵城。

该来的,一样也少不了。

现如今楚国的主力还能打的,就只剩下王伦手上的荆州兵,他若是救徐州,就顾不上荆州。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两相权衡之下,朝廷选择了救荆州。

王伦再次回到荆州平乱。

谢崚摊开地图,按照记忆中小说里的描述划出未来燕国的位置,北达云中,东临沧海,西至太行,南抵淮水。

徐州,恐怕是保不住了。

果不其然,在慕容徽的猛攻之下,徐州官员人心离散。

一日,苏令安的参军和苏府的家奴勾结,在苏令安的餐食中下药,在他昏迷之际,直接将他给捆了,绑到慕容徽面前,举城投降。

慕容徽坐在高头大马上,带着骑兵来到苏府前,凝望着眼前男子。

记得几年前,他尚是楚国皇后,曾到扬州,见过苏家人一面。

苏令安是个质弱文官,羽冠锦袍,给人一种风度翩翩的模样。

此刻,他衣衫凌乱,他的下属并没有善待他,他被麻绳捆紧,脸上被拖过来时撞击在地导致的擦伤,很是狼狈。

而他的兄弟、夫人、侄儿,一个个被麻绳绑住,被按在他的身后,哭声此起彼伏。

那个参军谄媚道:“陛下,苏家人都在这里了,已经清点过了,一个也没有少。”

唯一一个漏网之鱼,是被送去京城的苏蘅止。

慕容徽翻身下马,从侍从手中接过长刀,缓缓走上前来。

苏令安抬起头,眸光清浅,凝视着慕容徽手中的刀刃,并没有求饶,坦然迎接命运。

慕容徽二话不说手起刀落,砍断的却是捆在苏令安身上的麻绳。

苏令安感觉身上一松,错愕抬头,眼中流露着不解和疑惑。

这些年来,为了在这乱世之中保全性命,不得已三次易主,像他这样的人,实乃不忠不义之士,理应受万世唾弃。

杀他,是声张正义,苏令安想不通,为什么慕容徽没有杀他?

慕容徽目光复杂。

生逢乱世,生存不易,哪怕是当年谢鸢,为了一口饭吃,竟能脱下衣裳来求他,人求生乃本能,他不会因为苏令安的求生之志就嘲弄他。

他不喜欢苏家人,也是受谢崚婚约所累,看他们不顺眼罢了。

慕容徽道:“当年徐州,你曾救朕女一命,朕欠苏氏一个人情,朕不杀苏家人,亦不逼迫你屈从于燕。”

他吩咐道:“来人,为苏家人松绑,备好马车,礼送回扬州。”

他身后的士兵立刻上前去,解开苏家人的麻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