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210 章(2 / 2)

加入书签

勇猛如戚继光,官至总兵官,不也要听命于谭纶这个总督。所以说,当年在浙江,戚继光、俞大猷、刘显,个个都是悍将,却还是惧怕胡宗宪这个三甲吊车尾的进士。

武将做到头,也得被文官管着。

朱翊钧说不走,还真就不走了。戚继光忙着招募新兵,他还真去凑了个热闹。

朱翊钧混在人群里,自来熟的和前后排队的人闲聊:“这位兄台,何方人士?”

“河南洛阳。”

朱翊钧又问:“为何大老远来这边镇投军?”

对方回道:“帮东家运送粮草来此地,正好遇到戚家军募兵,来碰碰

运气。()”

普通百姓愿意从军的不多,但戚家军不一样。他们在东南抗倭,早已名声在外,训练严苛、装备精良,赏罚分明,连伙食都比别的地方的兵更好。

朱翊钧发现,周围好些人都是外地来的。

那河南大哥伸着脖子往前张望,颇为担忧的问:“也不知道中不中。?[()]?『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朱翊钧说:“中!”

果然,就如王世琦所说,招募新兵第一轮就是看面相。好几个人朱翊钧看着还行,却被刷下来了。

等轮到他的时候,人家一看,他生得这般眉目俊朗,面若冠玉,只一眼,就说不符合标准,让他走。

朱翊钧眼神示意,王安上前,往对方手里塞银子:“将军通融通融,我家公子慕名而来,一心盼着投入戚将军麾下……”

他话未说完,人家就把银子塞了回来,怒道:“赶紧走!”

“……”

冯保笑道:“都说不行了,陛下还是死了这条心吧。”

“什么话?”朱翊钧不服气,“他能凭关系进戚家军,我怎么不行?”

朱翊钧在大街上逛了一圈,看那些南来北往的商人运送粮草,又道茶馆里坐下听书。说书人在台上讲得口沫横飞,高潮的迭起。

他支个耳朵听旁边那桌两个生意人商量,把荒废依旧的屯田重新开垦出来。又说宣府、大同那边也有大量荒地,准备隔日启程,过去瞧瞧。

朱翊钧听得颇为满意,边镇逐渐繁荣,对于镇守边关,抗击北元大有益处。

玩够了,他回到总兵府,直接去见戚继光,先问小王子和董狐狸那边有什么行动。

戚继光回道:“暂时还没有动静。”

朱翊钧点点头:“我猜也是。”

戚继光试探着问道:“陛下打算何日返京?”

朱翊钧摆了摆手:“不急。”

“我想着,戚将军近来要训练新兵,不知我能否也去体验一下,与他们同吃同住,一同操练。”

“不可!”戚继光惊道,“陛下乃万金之躯,怎可与下等士卒同吃同住。”

朱翊钧说:“没关系,我不介意。”

戚继光心道:“我介意,你不回京就算了,还来给我添乱。”

朱翊钧看出了他的顾虑:“戚将军但说无妨。”

戚继光说道:“新兵入伍,大多散漫不懂规矩。教官训练严格,对那些难以管束的士兵,打骂也是常有的事。”

“他们不识得陛下,若有冒犯,岂非罪该万死。”

朱翊钧听劝:“那算了吧。”

他就这么呆着也没意思:“那我去看看我那废物表哥。”

这个戚继光倒是同意了:“臣明日过去练兵,正好伴驾。”

戚继光身为总兵官,却仍是坚持亲自操练士兵,光这一点,全国就没有几个总兵官能做到。

第二日,他们骑马去的,沿着长城跑了好远的路,来到另一处军营。

沿途,戚继光向朱翊钧介绍:“臣初到蓟镇,来回巡视多处长城边防。”

“经过慎重考虑,向朝廷上疏,请求建立三千座空心台。”

朱翊钧点头:“我知道这件事情,当时我父皇也批准了。”

戚继光却道:“那时,朝廷正值困难之际,批下来的银两只够修建一千二百座空心台。”

听到这里,朱翊钧就皱起了眉头。身为曾经的皇太子,现在的皇帝,通常,他只清楚内阁的决策,却不清楚后面的执行情况。

请求建三千座空心台却只给了建一千二百座的经费,一半都不到。

这可是蓟州,距离京师最近,两百年来,一直被蒙古人虎视眈眈,时刻觊觎的边关重镇。修筑防御攻势都能大打折扣,谈什么保卫疆土。

戚继光又道:“臣调配士卒,开始在长城各处筑台、修墙。可蓟镇的士卒夙多木强,律以军政即不堪。”

“臣只得再次向朝廷请奏,从浙江调兵三千。”

“那日,三千军士抵达蓟镇城外待命时,正逢大雨,但三千人,从日出一直站到日落,植立不动。引得边军大为惊骇,过去散漫的恶习渐渐有所革除。”

“到隆庆五年八月,空心台全部建成,从山海关到蓟镇,共计修筑空心台一千零十七座,虽然不及臣当初设想,但也大大增强了东边长城的防御。”!

() 天予昭晖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

:,

:,

希望你也喜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