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226 章(1 / 2)

加入书签

约定好下次见面之后,朱翊钧与秦良玉道别,登船继续往东走。

下水船走得快,那么大一艘船,没过一会儿连影子也看不见了。

秦葵牵起女儿的手:“走吧,回去了。”

秦良玉却“哇”的一声大哭起来:“我舍不得大哥哥!”

秦葵哭笑不得:“他临走前跟你说了什么?”

“说了……”秦良玉想起朱翊钧的交代,“秘密!”

“……”

到达夔州境内,两边崇山峻岭,壁立千仞,中间水势湍急,飞闪而下,拍击礁石。

朱翊钧喜欢坐在船头,看两岸的风景。他正侧头与冯保说着什么,王安忽然俯身在他耳边轻声道:“公子,你看!”

朱翊钧抬头往前,水路的尽头出现百丈悬崖,竟是没有路了。

两岸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没有能够靠岸的地方,即便有,以现在水流的速度,也根本没有靠岸的时间,只能眼睁睁看着船以惊人的速度撞上去。

山崖上传来不知什么动物的啼叫,飞鸟扑腾着翅膀,从茂密的树丛间冲向蓝天。前方的悬崖犹如一道屏障,近在眼前,难以逾越。

朱翊钧身边的人大多和他一样,来自北方,哪里见过这样的场面。虽然知道,长江中间不可能凭空出现悬崖,但看到此情此景,都情不自禁攥紧了拳头,心也揪了起来。

朱翊钧仍旧坐在船头,并未有丝毫慌乱。

眨眼间,船已经来到了悬崖前,看似已经没有了道路,拐过弯来却是柳暗花明,悬崖峭壁之间,只能容纳一条船通过,水势愈发汹涌,大船不受控制顺着水流上下颠簸。

另一边,号工并不慌乱,一面控制着船行径的方向,避免与两岸突出的岩石发生碰撞,一面带着船工唱起了号子:“巫山七百里,巴水三回曲。笛声下复高,猿啼断还续。”

汉子的声音粗犷坚实,又浑厚苍凉,回荡于山谷之间,听得人心胸畅快。

船工告诉朱翊钧,前面就是夔州府奉节县,也是长江三峡第一峡,白帝城瞿塘峡。

和钓鱼城一样,白帝城也是一座拥有重要历史地位的军事堡垒。存在城套城、城压城、城连城、城中城、城外城的防御体系。

朱翊钧登上白帝山,远望长江三峡:“如秦葵所言,此地天生易守难攻,乃兵家必争之地,汉代公孙述盘踞此地而割据一方,刘备死守此地,也不肯返回成都,乃是退无可退。此地一旦失守,东吴逆流而上,成都平原必定沦陷。”

王安笑道:“公子放心,咱们现在没有三国鼎立,这里里外外都是大明江山。”

朱翊钧不置可否笑了笑:“你知道重庆、夔州、贵州还有四川西南部有多少土司?”

王安摇头,他每天就在他身边,伺候他的衣食起居,并不了解这些。

“四五……七八个吧。”

朱翊钧笑了笑:“只怕后面要多个十。”

“这么多

!”()

“从永乐时期开始朝廷就希望废除西南地区土司,改派流官,一直也未见成效。”

?想看天予昭晖写的《大明皇孙的团宠日常》第 226 章吗?请记住.的域名[()]?『来[]_看最新章节_完整章节』()

朱翊钧走到悬崖边上,俯瞰这里的大江大山:“他们和蒙古、女真并无多大区别。以往大明强大,他们就归顺,一旦他们认为自己能脱离朝廷掌控,必将反叛。”

“古人言‘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平蜀未平’,不是没有道理。”

看过白帝城和瞿塘峡,朱翊钧又在奉节县城逛了逛,此地给他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只有一个字——穷。

是真的很穷,别说和富饶的江南和成都比,就算是和他去过的西北地区比起来,也是穷得叮当响。

县城也建在山上,从城门到县衙只有一条街,售卖的货品原始、粗糙,连个像样的客栈和酒楼也看不到,零零星星几个行人匆匆而过,无论男女,衣衫褴褛,有的甚至光着膀子。

除了这一条街,其他地方都是荒山野岭,找不出一块完整的田地,栈道最狭窄的地方只有一只脚那么宽,迈错一条腿,都转不过神来。

若不是亲自来走一遭,朱翊钧都不敢相信,如此恶劣的环境,竟然有人生存。来了才知道,人还不少。

乐观豁达的当地人告诉他,他们这里临江,还算不错。往里走,还有大宁县、太平县,境内全是这样的大山,怪石嶙峋,崎岖险峻,进出非常不便。

听他这么一说,朱翊钧本想去看看,但进去只能步行,还得抛下所有行李,以及他的马。朱翊钧舍不得熔金,于是作罢,继续乘船赶路。

进入三峡之后,航道更窄,水势更加湍急。船舷剐蹭在两岸的石头上,发出“歘歘歘”的声音,令人头皮发麻。

经过一处险滩,有下水船逆流而上,上百纤夫们喊着整齐的号子拉船,毒辣的日头下,他们个个皮肤黝黑,额头、手臂布满青筋。

这一幕看得人实在揪心,生怕他们一个打滑,落入滚滚长江,就再也上不来了。

一旁的船工告诉他:“现在正是汛期,江滩太险,水流太急,船大了上不去。于是船只能停下来等着,等后面的船上来,几条船的船工合力,一条船一条船往上拉。”

当地有句俗语:矿徒是埋了没死,纤夫是死了没埋,可见这份工作有多危险。

但是没有办法,山城没有足够的耕地养活百姓,他们只能拿命做活路。

船工和朱翊钧闲聊的时候,脸上也依旧带着笑容。事实上,等把朱翊钧这位贵客送到目的地,这条船还会装满货物和旅人,逆水而上,经历同样的险滩、暗礁、急流……

从进入重庆府,到夔州府,过三峡,所见所闻都让朱翊钧心疼,总觉得老百姓日子过得如此艰难,是他这个天子的责任。

当然,也不止他,还有他爹,他爷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