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27(1 / 2)

加入书签

们赵家,即便没有卫国公府,没有楚家人,也依然能这大魏江山守得牢牢的。

至于大皇子几个因上奏得太多,已经被皇上禁了足,一时间倒也蹦达得少了。

一月过去后,百万大军集结西征。

于太极殿外祭天之后,二皇子拿着皇上亲赐的宝剑,便同大军一道出了城门。

皇上一路目送着他们离开。

直到大军已然不见了踪影,方才从台上下去。孙玉跟在皇上身后,见皇上兴致不低,也跟着说了一句:“二皇子那一身戎装,真是像极了皇上年轻的时候。当年皇上也是文武双全,先帝爷一直称赞,说皇家的几个皇子,唯有皇上您最为出众。如今这二皇子,这是照着您的模样长的。”

好听的话谁不愿意听呢,皇上本就对此次出征信心满满,如今听到了孙玉的话,更是来了十二分的精神:“老二确实有朕当年的风采。”

“可不是,毕竟是皇上您亲自教养出来的。”

皇上余光扫了旁边一眼:“朕有此皇儿,大魏江山何愁不能安定?”

这主仆俩一人一句,也不知是在夸二皇子,还是在夸当今皇上。

巧的是,张丞相和楚慎恰好就站在皇上旁边。是以这些话,也都一句不落地落在两个人耳朵里。

张丞相若有所思的看了楚慎一眼,皇上这是在忌讳卫国公呢。

但愿这回大军能旗开得胜,如若不然,只怕皇上的脾气会变得更加暴躁。张丞相是天子近臣,对于近些日子皇上脾性大变,也是有所了解的。

他如今日夜盼着的,便是大军那边千万不要出什么幺蛾子。

大概是怕什么来什么,老天也不想看着张丞相如愿了。

一个时辰过后,京城外头忽然传来了消息。与之同时回来的,还有不幸坠马,昏迷不醒的二皇子。

二皇子被抬回来的时候,身上沾了一身的血,手中还紧紧的抱着皇上赐给他的那一方宝剑。

守在二皇子身边的侍卫一言不发地跪在地上,等候着即将而来的厄运。

皇上自打看到二皇子昏迷之后,便脸色阴沉。

孙玉正想劝上几句,却忽然发现皇上从龙椅上站了起来,一把掀开前面的桌案。

“废物!”

玉制的印章一下子全都被砸在地上,碎了一地。

跪着的侍卫大气也不敢喘,一个个将头低得不能再低。

皇上尤不解气,额角的青筋一根一根暴起,恨不得将这些人通通杀了干净。

张丞相皱着眉头,皇上如今的性子,不大对劲。

他本不愿在这时候站出来触霉头,可眼下除了他,也没有人敢过来劝了。张丞相想了想,还是出来道:“皇上,为今之计,还是赶紧将二皇子送去就医,赶紧探查清楚实情、安抚人心才最要紧。”

皇上沉着气,闭上了眼睛,良久,他才泄了一身的力气,扶着龙椅慢慢地坐下去:“将二皇子送去内殿,召几位太医前来就诊。”

孙玉立马给下头的小太监使了个眼色。

小太监赶紧领命出去了。不多时,皇上又盯着下头跪着的几个人,面色阴寒:“将这几个侍卫,都拖下去仔细审问。”

“所有涉事的人,一并押入刑部大牢。另,传道圣旨给甄将军,大军照常出征,不得有半点延误。”

这事不好交给旁人,便由孙玉亲自去处理。

一干人走尽了之后,只留下向皇上和张丞相。

“爱卿……”皇上看着张丞相,竟然有了些颓然之态,“你说,这是不是一个大凶之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