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44章 连锁崩坏,供货危机(1 / 2)

加入书签

第1644章 连锁崩坏,供货危机

特斯拉Model 2015系列车型的起火事故,如同投入滚油中的水滴,瞬间引爆了全球舆论。

最初,特斯拉的危机公关团队布了一份措辞谨慎的声明,试图将矛头指向充电设施。

声明中暗示事故可能与「非特斯拉认证的第三方充电设备」或「不符合新电池标准的充电环境」有关,并强调「安全始终是特斯拉的首要任务」。

然而,这种推诿在接踵而至的铁证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来自多伦多事故车辆的完整后台数据被匿名技术专家公开。

数据显示,引发故障的那次充电,恰恰是在特斯拉自营的超级充电站V3上完成的,电流丶电压完全符合标准协议。

紧接着,西雅图事故的车库监控录像片段流出,清晰显示起火前车辆并未处于充电状态,而是安静的停放中。

社交媒体上,更多车主上传了车辆中控屏弹出的「电池故障,立即安全停车」的警报截图,时间点各异,与充电行为并无强关联。

而更要命的还是,最早起火的那辆车,用的是特斯拉本品牌的充电桩……

面对汹涌的质疑和持续下跌的股价,埃隆·马斯克不得不亲自出面。

在一次临时安排的线上直播中,他表情凝重地承认:「这次发生在部分Model 2015车辆上的热失控事件,暴露了我们全新的丶革命性的LMFP-NMC混三元电池系统在极端工况下管理的一个潜在边界问题。」

发言中巧妙地避开了「缺陷」这个词,转而强调技术的「前沿性」和「复杂性」。

「这种新型电池采用了与过去磷酸铁锂或传统三元锂完全不同的电极材料和封装技术。」

马斯克解释道,依然试图将责任部分归咎于用户的使用习惯:

「它的能量密度极高,对充放电过程的精确管理要求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初步分析表明,极少数情况下,使用了不符合我们最新严格标准的充电装置,可能触发了电池管理系统的非预期响应。」

不过,他也随即抛出了解决方案:

「我们已经找到了软体层面的优化路径,将用最快速度向所有搭载新型电池的车辆推送一次重大的电池管理系统(BMS)更新,本次升级将显着增强系统对电池内部状态的监控精度和响应速度,从根本上预防类似热失控情况的发生……」

「……」

「请相信特斯拉的工程师团队,我们有能力通过软体的力量守护每一位车主的安全。」

马斯克的性格极富特色,又通过SpaceX的成功获得了很大一批拥趸。

因此他的表态还是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效果。

而特斯拉也说到做到。

七十二小时后,一次标号为「BatteryGuardian v2.0」的更新包如期推送到全球范围内的相关车辆。

更新过程顺利,界面也焕然一新,增加了更详细的电池健康度报告选项。

但用户们很快发现了不对劲。

「充满电的时间比之前又长了快半小时!」

「加速感觉变肉了,电门踩下去没那麽冲了。」

「电量低于30%后,功率限制得更狠了,爬坡都费劲!」

「……」

抱怨声在论坛和社交媒体上迅速蔓延。

一些精通技术的「民间大神」立刻行动起来,利用破解工具对更新后的BMS固件进行了深度解包和分析。

结果令人哗然。所谓的「BatteryGuardian v2.0」,其核心逻辑并非优化了算法或提升了诊断精度,而是极其简单粗暴地——全面调低了电池的输入输出功率限制阈值。

解包报告清晰显示:

直流快充的峰值功率被强制限制在原先设计最大值的70%以下。电机可调用的最大瞬时放电电流被砍掉了近40%。

甚至在日常使用中,电池的可用能量窗口(SOC区间)也被微妙地缩小,系统会更早地进入「保护性限功率」状态,以避免电芯工作在容易引发一致性劣化的电压平台边缘。

「这不是升级,这是降级!是性能阉割!」一位技术博主在视频中愤怒地指出,「根本没有解决电池内部一致性劣化的根本问题,他们只是在用软体给电池套上更厚的枷锁,强行把它压制在『安全』但性能大幅缩水的区间里运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