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74章 下战书!(1 / 2)

加入书签

第1674章 下战书!

发布会现场,大卫·特莱的第二段发言又给记者们争取了大约两分钟的思考时间。

终于,一只手臂在人群中高高举起。

「特莱先生,您宣布的『猎户座』计划令人振奋!但根据公开资料,贵公司的磁约束等离子体最长维持时间似乎尚未突破百秒量级。」

被点名的记者来自《华尔街日报》科技版块,素以提问犀利着称:

「请问,您如何能让市场以及客户相信,在短短十年内,贵公司就能将这项仍处于实验室验证阶段的技术推进到到100兆瓦的商业发电规模?这其中的技术风险和工程挑战,贵公司有详细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来应对吗?」

这个问题直指核心,也是在场所有记者乃至全球关注者心中最大的疑问。

十年,对于一个巨型工程,尤其是美国的巨型工程来说,时间似乎并不算宽裕。

更何况还涉及到一项尚未有先例的革命性技术。

大卫·特莱显然早就预料到了这个问题,并未露出丝毫慌乱。

他朝着后台的工作人员挥手,示意切换PPT画面。

一张清晰的技术演进路线图出现在大屏幕上。

「您提到了『维持时间』,而这正是理解Helion技术路线独特优势的关键所在。」

特莱微笑着回答道:

「与目前主流托卡马克追求的『长时间稳态运行』不同,我们Helion Energy选择了磁惯性约束聚变的技术路线,其核心是『非点火聚变』和『脉冲运行』。」

他从不知道哪掏出一根伸缩天线,如同讲课一般指向路线图上的一个关键模块:

「传统的托卡马克,或者仿星器路线,目标是实现等离子体的长时间,理想是无限期的高温高密度约束,从产生持续的热核聚变反应……而Helion Energy的『猎户座』电厂,将采用一种纯粹的磁学途径来直接回收聚变能量!」

屏幕上展示了动态原理图:

一个被强磁场压缩的等离子体靶丸在真空室中心发生微型聚变爆炸。

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等离子体瞬间剧烈膨胀。

「看这里,」特莱指着膨胀的等离子体,「当聚变产生的等离子体高速膨胀时,它会对包裹它的丶由外部线圈产生的强大约束磁场产生强烈的反作用力,而这种反作用力,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会在线圈中感应出强大的丶方向与初始约束电流相反的脉冲电流。」

原理图清晰地显示,感应产生的高强度脉冲电流被高效的电力电子系统直接捕获丶整流丶升压,然后输入电网。

「因此,」特莱总结道,「我们系统输出的,就是可直接并网的高品质交流电!从聚变发生到电力输出,中间没有任何热能转换和机械运动的二次过程,不仅效率更高,系统也得以大幅简化。」

「同时,这种独特的能量回收原理,决定了『猎户座』天生适合采用短脉冲丶高重复频率的运行模式——我们不需要像托卡马克那样,长时间维持一团极度不稳定的高温等离子体,而是利用强大的磁场脉冲,在短时间内将燃料靶丸压缩到极致引发聚变,然后高效地捕获膨胀等离子体反抗磁场时产生的感应电能。」

稍作停顿之后,特莱最后总结道:

「这也是为什麽在我们公布的数据当中,尽管Qsci只有97,但Qeng仍然能达到10,因为从能量平衡的角度,只需要让每个脉冲中的聚变能量超过系统内部损耗即可,比维持一个长时间稳态的『人造太阳』要简单得多。」

尽管特莱的解释已经足够深入浅出,但在场的非专业记者还是不太可能听懂全部细节。

好在,他们大致能明白Helion路线的核心差异——

避开稳态运行这座公认的丶难以翻越的技术大山,选择一条看似更「取巧」但也更专注于工程可行性和商业化快速落地的捷径。

而对于新闻学来说,这就已经足够了。

因为华夏方面此前宣布的突破,正是聚焦于「稳态运行时间」的。

针锋相对,正是媒体最喜欢的戏码。

而并不出人意料地,一名来自BBC科技频道的记者率先抓住了这个话题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