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渡河(2 / 2)
之前转战汝南、襄阳时,他们就有很多人不适应环境,这会到了汝阴,连月大雨,军中疫病丛生,死了不少人,甚至就连姚兰都中招了。
论起对淮南、淮北环境的适应,出身雍秦的他们远不如银枪中营那帮河南人。
但如山军令之下,没有任何退缩的可能。
他们将生病的人疏散至汝阴郡城,余众三千余步骑分批渡河,往八公山方向前进。
桓抚带着四千人屯驻于山城之上,见到有人渡河,立刻登高望远。
在他的视野中——
第一批渡河的骑兵已经翻身上马,慢慢驰骋了起来。
在淮南这片土地上,大规模的骑军可不常见,当他们奔驰起来之时,寿春军民尽皆失色。
不过这支骑军只跑了一会就停下了。多雨季节,土地泥泞湿滑,不少人落马了,这会正泥猴也似地破口大骂。
骑兵身后的河岸旁,船只往来穿梭个不停。
他们似乎在抢时间,在江东水师抵达之前,尽可能输送更多的军资、粮草过来。
一些步军也开始列阵了。
服色五花八门,甚至还有人穿着锦袍,真是离谱到家。
器械也不一样,看样子都用着自己较为顺手的东西。
队列不是很整齐,只能说比一般的农兵好,但比精兵差了许多,甚至不如江东世兵阵列齐整。
从这些特征基本可以分析出,这支部队成军时间不长,兵士多为富家翁子弟。如果说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的话,可能是他们的个人勇武了,技艺应该也比较娴熟。
河对岸还有无边无际的人群在等待渡河。
丁壮役徒们拉着木料,在河边一字铺开,不是打制浮桥便是准备沉桩拦河了。
想到这里,桓抚突然忧虑了些。
别运兵啊,多运点粮草、箭矢、伤药过河。
一旦粮道被江东水军断了,就得靠积存的资粮过活了。
山脚下响起了一阵呼喊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