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应对之策上(2 / 2)
桓彝肯定是无法上阵厮杀的,他只能另辟蹊径,比如给认识的人写信。
当然,这需要让朝廷知道,不然如何能算作他的功劳呢……
腊月下旬的时候,年节将近,丹阳丞杜乂收到了桓彝的信,先是一笑,再是一惊。
笑是因为桓彝白费劲了,他本来就与北地暗通款曲,只不过也没有真的投降罢了。
惊则是因为桓茂伦怎么看出来的?难道我脸上写了叛徒两个字吗?
恰在此时,丹阳尹山玮遣人相召,一起入东宫议事,吓得杜乂当场把信烧了,这才惊魂未定地上了牛车,往东宫而去。
******
东宫其实不“东”,整体位于台城西南部,西临运渎。
运渎,顾名思义用来运输的。
孙权搬来建邺后,令左台侍御史郗俭开凿运渎,直通仓城。
而今八十八年过去了,运渎还在使用,且年前经历了一次彻底的清淤疏浚,不但可作运输之用,同时还是台城的护城河。
建邺东宫和洛阳东宫一样,开有三门,正南为承华门,东西两侧分别是安阳门和奉化门。
牛车穿过了一片杂乱的工地,停在了承华门前。
杜乂下车后,回身看了下。
快要过年了,台城南侧的城墙还在持续营建,真是一刻不停。
“下次再来,还得经台城诸门。”杜乂摇了摇头。
这个时候,亲随已与东宫二卫的兵士交涉完毕,可以入内了。
东宫二卫共四千人,都是从禁军转来的。
原本总计二万禁军,其实是按晋开国初年七军五校的规制来组建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