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九十章 行田下(2 / 2)

加入书签

“可以由武转文的。”杜乂笑了笑,说道:“赵胤已经当上左卫将军,家族根基奠定,若能好好督促子孙读书,明玄理、擅清谈,两三代人后就不一样了。”

“有那么容易就好了。”陆初说道:“金三郎,你若看中这坞堡,我不抢了。”

金注没理他,只用眼角余光关注着王爽。

王爽朝他笑了笑,道:“地方不大,算了。”

他说的地方不大不是指居住面积,而是指农田边缘可拓展的空间。这里也就三十余顷地,小了点。

说白了,要想多占田,就不该来大城市周边。虽说各项条件好,但限制也大。

他喜欢那种有大量可供开拓的荒野地带的庄园,能把地弄得很多,说不定可供祖孙三代人持续开荒。

见没人争了,杜乂便笑着说道:“此宅归属便这么定了,造完地契,上报州、郡、县三级,再送一份至民部存档,可就没反悔的余地了。”

“就这样吧。”金注说道:“若还要地,我自想办法。”

“金三,你父去年又给你添了个弟弟,确实得置办庄园。”有人笑道。

“先置办我和四弟的,没那许多钱。”金注说道。

“你大兄、二兄就留在北地了?”

“都出仕了,还能如何?”

金正长子金敛今年二十三岁,为左金吾卫录事(正八品),文职武官;

次子金灌二十二岁,在长安幕府任骑兵掾,与秦王有过一面之缘;

老三就是金注了,十八岁的他已经成婚了,妻扶风马氏,与他二兄金灌之妻、陈留吴氏一样,都出身几乎已被士族除名的家族,而今多从事武职,也就是说,金注娶的是父亲部将的女儿。

老四金收十三岁,这次一起南下了,不过在抵达淮南后就上吐下泻,好了以后精神有些萎靡,目前在历阳休养。

算上刚出生的,金正目前有六个儿子,将来可能还会有一人南下,即三子留北地,三子至江南,金注、金收都是过来打前站的。

金注年长一些,事情基本都由他做主。

一群人说笑完后,除金注及几个县吏留下外,又纷纷上马,奔向另一处。

“此为司马睿赐给周莚的庄园。初时不大,但经二十年开垦,已然颇具规模。”杜乂又介绍道。

一众勋贵子弟们这下老实了许多,没有大声说话的了,因为四州都督张硕正坐在门阙旁边的竹棚下,好像在与什么人交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