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410(1 / 2)

加入书签

天地仙魄合道,并不意味着在此之前,李凡修行的步伐就会停滞。

“呼吸言行,皆是修炼。”

“众生万念,都似道书。”

讲道台上,大玄界中,无数生灵的意念思绪,宛如星星点点,全都先后涌入李凡脑海,被其感知。

化作推动李凡修行巨轮滚滚向前的助力。

这一世他要做天地之师,并非一时心血来潮。

上一世,圣皇讲道,提及【鸣道长生】这个概念。朔反道影,可悟鸣道真意。

李凡通过多次【假亦真】的尝试,隐隐印证了小萝莉对圣皇推衍新法的揣测。

道自上而下的投影,的确更容易触摸道本身。

不是投影,大道隐于青冥,不可见。只能凭借修行,感悟,去寻找道痕。而后再一步步加深。

虽说大道万千,但寻常修士想要得见道之真颜,又何其难?

仙墟真仙,有仿铭道【饥】字作为辅助,却依旧枯坐万载、迟迟没有突破。

由此可见悟道之难。

真仙如此,而况真仙之下乎?

芸芸众生中,李凡的情况就极为特殊了。身具【还真】,他更像是已然站在了这条大道的终点,对【道】之终极,几乎触手可及。因而假亦真这种看似不可思议的神迹,却能由不过化神境的修为施展出来。

对还真所涉及的真假之变,李凡之前只能靠着增加与还真之间的“羁绊”,循序渐进的领悟。

不过在【假亦真】的感悟逐渐加深之后,以及之前接触到隐藏在幽族人体内深处的那个玄奇符号之后。

李凡隐隐察觉,可用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之法,从别的道痕入手,反推真假之变的深化进度。

大道投影,自上而下,形成诸界。

玄黄界一切存在,物质、意识,都可以看做是道之投影。

只不过已然是投影的最末端,想要自下而上、反溯投影之道,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不过作为星海中唯一的幸存地,玄黄界已然汇集了太多的不可能。

就比如,永恒遗念这种引起道之共鸣的奇异存在。

这一世,李凡先前已经去过丛云海底的天阳洞府。将蕴含永恒遗念的天阳遗骨搜集了起来。

尝试了各种方法,却始终无法感应到其中的道之共鸣。

不过李凡并不会因此放弃对道之共鸣的研究。而是转而寻找起了永恒遗念的下位替代。

119世的时候,李凡以无面真仙像为引,创造了红尘慈悲真仙之网。其中信徒万千,唯有寇洪、道玄子二人的意念最为闪耀特殊。

即便在源力精粹之网中,也是极为显眼。

乃是不折不扣的【至诚求道者】。

先前,李凡认为这不过是二人天生品性所致。对于李凡本身而言,并没有其他有益之处。但现在,李凡却发现,寇洪二人的这至诚求道之念、很有可能是永恒遗念的萌芽。

换句话说,若是通过一定的引导、使得他们不断加深自己求道意念。当寇洪与道玄子死后,或许会有概率,诞生【永恒遗念】。

“永恒遗念我无法利用,下位替代我还用不了么?”

从寇洪二人身上发现的这件事给了李凡启发。再加上要借助超级玄黄界天地仙魄合道,于是顺水推舟之下,有了这一世的天地之师。

讲道台上,汇聚万千生灵意念。如天上繁星,明亮各异。

有与众不同者,就会被李凡重点关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