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379(1 / 2)

加入书签

人只能乘坐大巴车,或者爬绿皮火车,好一点的拼车或者租车,依旧很不安全。但如果有钱的话,买一辆背户车开着,暴露的风险就要小很多。

但是,来源不明的背户车里面基本都带着GPS,每个地方都有专业找车的团队,在四处搜寻此类车辆。所以,如果是逃亡的话,买这样的背户车就是一次性的,少则大几千,多则大几万元,属于是刑事犯罪领域的高级商务座。

其余住店、吃饭、送货,乃至于治疗和满足性需求,有钱的犯罪分子和穷苦的犯罪分子都是在两个世界。甚至可以说,穷苦的犯罪分子就是富有的犯罪分子的财富,是现实世界里的现实主义了。

袁伯民显得有点焦躁,道:“要不然……要不然……”

他是想要提出第二个解决方案的,但事关卧底的生死,袁伯民实在是说不出其他的话了。

江远这时候接过话来,道:“那就重头来吧。”

“重头来……怎么来?”袁伯民有点着急。

江远道:“我对禁毒不太熟,但他们基本就是树形结构的,对吧,毒虫们从小毒贩手里买,小毒贩上面就是长剑这样的小分销商,然后是红脸这样的大分销商,再往上是更大的?你们的卧底,现在等于是在红脸的上级身边?”

“差不多意思,不过,长剑红脸这样的,都算不上分销商,红脸的上家李四哥才算小分销商。小分销商用港台的话说,就是拆家,他们有能力接成包的高纯度毒品,再在自己的毒品厨房里,往里面添东西以增加利润,小分销商上面可能还有大分销商,看他们上面的是什么人。但到分销商的级别,就很难抓了,交易往往都是非接触式的了。”袁伯民说起毒品来头头是道。

虽然不算是线索,但说到这里,袁伯民还是希望江远能多了解一些,免得光说不切实际的话,于是继续道:“分销商上面,通常就是制毒工场。在国外的就是通过走私往来,有些中间还有好几级的分销商。在国内的制毒工场就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因为国内的工业品类全,化工机械很容易弄到,几个人起一个小作坊,业务熟练的情况下,他们几周时间就能生产下几千公斤的产品。”

柳景辉道:“绝命毒师里,海森堡一个星期就能产一批,每次都是在不同的别墅里拼装以后,直接生产,生产完了就走人。”

袁伯民:“差不多意思,看生产什么品种了,绝命毒师里是冰,国内的话……现在能当毒品吸的化学品太多了,许多易制毒化学品的购买都不难,主要依靠的是登记和备案制度,但这个东西吧……毒贩子总能找到漏洞……”

“明白了,所以,我们的目标是找到制毒工场,以及卧底,对吧。”江远开始尝试梳理思路。

“不是……制毒工厂找不到的……不是,我的意思是,通过这种自下而上的调查,一般是很难确定制毒工场的。”袁伯民着急的说了两句,才缓和一点语气,道:“找制毒工厂,我们一般采取的都是其他方式,比如化学品的定量分析这样子……总而言之,我们的首要目标是先找到卧底!”

柳景辉半是解释的道:“找到制毒工厂,也不一定能找到卧底,两者是分开的。”

“很有可能。制毒工场的人,尤其是国内这边,其实也不见得有多高级,往往就是几个人的草台班子就做起来了。吸毒的人也没那么挑,纯度低,有杂质什么的也都不是那么在乎,要不然死的快呢。”袁伯民说到这里,难得笑了一下,道:“你们干掉的建元集团是国内少见的真正的制毒工厂,建元倒台的时候,相关品的价格,从几百块一克,最高涨到6万块。”

“一克6万?”柳景辉都没注意到这方面的情况。

袁伯民郑重的点头:“成瘾者要吸的,总是要吸的,尤其是建元这么大的制毒工场,一下子倒掉,缺口太大了,上万块的价格,其实是诱使有存货的毒虫让一些货出来,已经是饥不择食的状态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