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99章 水灾(2 / 2)

加入书签

那人见薛韶带来这麽多人,转身就要跑,薛韶一把抓住他的衣袖,被他带得一趔趄,扑到了地上。

喜金连忙上前扶起薛韶,陈留涛和曲知行则是一把抓住挣扎要跑的人。

「薛御史?」

一刻钟后,薛韶半身泥的坐在县衙门口,和县令戴荣一起看着才止住挣扎的灾民。

他手里拿着薛韶的乾粮,正狼吞虎咽的吃。

吃的太急,噎得白眼都出来了。

薛韶连忙拧开水囊递给他,等他把那口食物顺下去,这才松了一口气,叮嘱道:「你慢点吃。」

灾民连连点头,却并没有听进去,依旧急切的把东西往嗓子里塞。

戴荣看得心中一悲,眼泪就不由哗啦啦落下来,他捂住脸,大哭道:「我昆山万馀人,所剩无几。」

薛韶问道:「事发多久了,伤亡几何?」

戴荣:「十二天了,半个月前,风雨暴至,连下三日,平地水溢数尺,我让城中百姓躲到高处,又排水泄洪,后来天放晴,我便以为没事了,下令让百姓回城,可,可……」

他捂住脸大哭道:「是夜,太湖水漫,沿河道冲了下来,松江又起大波,湖海涨涌,沿水两侧皆人畜庐舍无存,昆山,昆山整座城都被淹了……」

薛韶按着他的肩膀无言,等他哭过一场才继续冷静的问道:「伤亡统计了吗?城中可有赈济的粮草,可有上报朝廷?」

戴荣擦乾眼泪,这才冷静的回道:「伤亡四百六十二人,失踪……八百三十九人,因城池地势低,污秽之物都被冲到了此处,也怕洪水复发,我便将城中百姓都迁到了城外高处。」

他指着一个方向道:「此时他们都在那边,勉强用库房中的粮食支撑,但也撑不了太久,洪水过后我就派人三百里加急上报朝廷,但……至今没有回音。」

薛韶猛地站起来,沉着脸原地转圈。

三百里加急,此去京城,第三天摺子就能送入京。

灾情如火情,最晚,四天前戴荣也应该收到回信了,却到现在都没消息。

除非……摺子没有送上去,或是,朝中没钱,朝廷决定冷处理。

薛韶闭了闭眼,紧握着拳头转身道:「我与你出城看看,明日我就快马进京。」

戴荣立即跪下:「下官代昆山百姓叩谢薛御史。」

薛韶将他扶起,紧攥着他道:「这本就是薛某职责,我今日方知江南水患,足足迟了半月,已是薛某失职。」

戴荣苦笑道:「薛兄何必揽责,江南官场私下早有传言,说你跟着那群道士和武林侠士出海剿匪去了,你在江南消失后,大家私下见到,还都盼着你被倭国事务绊住,不要回来呢。」

很多事都是瞒上不瞒下,薛韶出海的事,京城可能都不知道,但一直留意薛韶行踪的江南官场却是第一时间收到消息。

也因此,这次武林盟和天师府出海特别顺利,就连水师衙门私下借船给他们,江南各级官员看在眼里,却是一声不吭。

就是想他们把薛韶带得越远越好,要是最后回不来,他们愿意为薛韶请功加封,给他死后哀荣。

反正怎麽样都好,大家都不盼着他回来,戴荣也从众,觉得薛韶回来,他会不好过。

虽然他没犯错,但他的上司们屁股却未必乾净,上司们难过,他这个小小的县令就只能跟着受罪。

却没想到,不过一个月,他就开始想念薛韶。

尤其是他连发三道奏摺进京没有消息,去苏州府求见知府大人也拿不到赈济粮之后,他就无比的思念薛韶。

戴荣一边拉着薛韶往城外走,一边哭:「只要能给他们要到赈济粮,便是罢我的官都使得。」

他越哭越伤心:「薛兄,我没有你的勇气,我愧对先师,愧对百姓,我,我曾想私开常平仓,可我怕死,还怕连累家人……」

他紧紧地攥着薛韶的手,声音低不可闻:「现在一天一顿粥,我们还能吃五天,五天之后,救灾粮再不到,我就只能开常平仓了,到时还请薛兄保我幼子一命……」

薛韶紧紧的回握他,低声道:「你放心。」

昆山皆是平地,海拔很低,水系发达,故为鱼米之乡。

但这也意味着,发生洪水,民避无所避。

整个昆山县只有一座山,叫玉峰山,只有八十米高。

因为一枝独秀,显得很珍贵,昆山的文人墨客平时有事没事都喜欢跑到这里来登高。

第一次暴雨过后,戴荣就让城中的百姓躲到了山上,同时把附近的村民能迁来的都迁来了。

他后来下令让百姓归家,因为大家都拖家带口的,所以只有三分之二左右的人立刻离开,剩下的人还未来得及撤下。

才一夜,洪水突然来临,留在山上的人得以幸存,然后开始在戴荣的组织下救下山的人。

陆陆续续救回来不少人,但失踪的人还是很多。

戴荣心中有愧,加之迟迟得不到朝廷的援助,这让他急剧暴瘦,此时官袍穿在身上,就好像一块麻布披在竹竿上一般空荡荡的。

也是见他如此,百姓们都不忍出言怪罪他,一起躲在山上的富户也尽己所能的拿出粮食,全靠他们和县衙库房中保存下来的粮食,大家才平安活到现在。

此时山上情绪低迷,戴荣生怕影响他们,上山前擦乾眼泪,拉着薛韶兴高采烈地上山。(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