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 消失的人(1 / 2)
第700章 消失的人
灾民们看到县令拉着一个看上去就比他有钱的公子上山,又警见他身后跟着好几个带刀护卫,一看也很有钱的样子,纷纷起身,满怀期待的看着他们。
戴荣高兴地和他们介绍:「这是江南巡察御史薛大人,薛大人会代我们上京面见陛下,替我们求赈济粮。」
百姓们一听,呼啦啦跪了一地,不多会儿,整座山都跪满了人。
薛韶去扶带头的人,却根本扶不起,他只能撩起袍子对着他们跪下,郑重允诺:「薛某必倾尽全力。」
晚上,薛韶他们和戴荣露宿在山脚下。
戴荣的老母亲被他安置在山顶,妻儿则和他一直住在山下,他捧来一碗茶汤递给薛韶,笑道:「我这里没有米粮,连茶叶都没了,只能请你喝树枝汤。」
薛韶闻了闻后笑道:「车前草,戴兄近来咳嗽了?」
戴荣笑了笑道:「防疫用的,苍术不够用,就只能用车前草代替,这玩意到处都有。」
薛韶小口小口的啜着,去看戴夫人,见她刚温柔的哄睡孩子,抱着他放到毯子上,这才收回目光:「为何不把他们送到山顶?」
戴荣:「县衙的官差救灾时被冲走好几个,所剩不多,他们和我住在山脚下,百姓们才安心,他们安心,便能少去许多事。」
薛韶:「如今洪水已去,可以收拾县城搬回去了。」
戴荣眉:「缺少粮食,一动就容易饿,所以一动不如一静。」
「闲则生杂念,杂念生便生事端,」薛韶道:「让他们劳作,让他们累,也能让他们心生希望。」
「戴大人,以家人为质,平静是一时的,这样的利益抵换易被击破,不如让大家挣扎出一条生路来,」薛韶低声道:「你要相信百姓,相信人求生的意志是可以战胜世间许多灾难的。」
戴荣紧张起来:「薛大人,我们的赈济粮———」」
薛韶抬手止住他的话,轻声道:「我会尽量去求,但你要做好最坏的准备。」
戴荣张大了嘴巴,整个人都呆住了。
薛韶没再管他,招手叫来喜金:「把包袱打开,我要写摺子。」
喜金连忙应下,打开包袱,摆出笔墨纸砚。
这是薛韶登岸后写的第三封摺子了。
前面一封是请罪摺子,第一封则是汇报倭国一行的情况,请求朝廷开海禁,并派兵前往倭国保护大明渔民的摺子。
薛韶细细地写了从福建路经浙江丶江西和南直隶的所见所闻,请求皇帝尽早派人赈灾抚民—
薛韶就着火光写了许久,看守他的锦衣卫们都抱着刀睡着了。
戴荣还坐在火堆边发呆,他想质问薛韶,但在这满山的百姓面前,他不敢开口。
他害怕。
害怕百姓们知道京城一点消息也没有,害怕他们知道京城可能没有赈济粮出来他想,他得找个好时机,合适的地方仔细问一问薛韶,他刚才的话是什麽意思?
难道刚才他跪在地上和满山百姓说的话都不算数了吗?
脑海里冒出许多质问的话,心绪起伏,戴荣头疼欲裂,却精神得很,一点睡意也没有。
薛韶将摺子和笔墨收起来,走到他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温声道:「睡吧,天要亮了。」
戴荣满目通红的看着他,张嘴正要说话,就察觉到袖子里多了一点东西。
他低头看去,露出来的一角可以看出是一本摺子。
他一愣。
薛韶已经在他身边和衣躺下。
戴荣想问,就见本来闭着眼晴的几人睁开眼晴,正凝目看过来。
他立刻把话憋回去,也和衣躺下。
别人当他们是护卫,他却知道,这几人是锦衣卫。
他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薛韶的处境似乎不是很好。
戴荣捂着脸,眼泪从手指缝里溢出,他后悔不已,早知如此,当时他就应该上书举报薛韶,让他出不了海,现在好列能有一个帮手。
他啪的一下给自己一巴掌,心中唾骂自己,叫你当初幸灾乐祸,叫你当初袖手旁观,
现在箭射回自己身上了吧?
第二天一早,薛韶没有吃饭,天才蒙蒙亮就启程了。
戴荣沉默的将他送出三里外,俩人都没怎麽说话,只是互道了一声「珍重」便分别了。
戴荣一肚子的话想说,但锦衣卫就跟在身侧,他现在都后悔昨晚上说得太多了。
也不知道那几个锦衣卫有没有听到他曾经打常平仓主意的话。
戴荣目送他们走远,叹息一声,垂下手,这才想起袖子里的摺子,连忙拿出来看。
一眼,他便愣住,而后眼泪漫出。
「大人,您怎麽了?」长随着急的问。
戴荣啪的一声合上摺子,抹掉脸上的眼泪,硬咽道:「没事,走,回山,今天早点放粥,吃完了带大家回去收拾房屋,打扫县城,我们要搬回去!」
戴荣将摺子藏进怀中,上面是薛韶命他开常平仓济民的命令,末尾盖的是他的官印。
身为巡察御史,薛韶的确有事急从权的权利,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