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 消失的人(2 / 2)
被问责的概率高达八成。
可这样一来,戴荣的责任就轻了很多,最多是被罢官,至少不会丢掉性命,也能保全家人。
戴荣一边哭一边往回走,跟在他身后的长随很无奈,最近他们家老爷好喜欢哭啊。
薛韶加快了速度,一路快马加鞭,但依旧会过城就入,哪怕是入夜也敲开城门,借宿民户家中打听当地灾情。
一路行来,他心中也有数了。
福建丶江西和浙江丶南直隶等地各有损失,但并不是每一地都受灾,
福建和浙江多为狂风,雨水急,但停止得很快,加上去年的倭患,这才显得灾情严重;
江西亦然,但它如今更大的灾情是民乱。
薛韶没有到玉山县,不知道具体情况,但他已大致肯定,今年夏天受大风大雨影响,
灾情最严重的是苏州府和松江府一带。
这两个地方都是产粮重区,是鱼米之乡,薛韶已经能想像,今年江南一带的粮价会如何上涨,连带看周遭一带都会受影响。
若朝廷不能免除税收,只怕民乱会从福建和江西蔓延过来。
农民都极有耐性,他们受了欺负并不会立即反抗,他们会忍着,忍着,再忍着。
等到忍无可忍时,他们才会愤然而起。
黄巾之乱之后,他们学会了反抗;
太祖皇帝立国之后,他们中的一些人生了野心;
但黄巾之乱和太祖皇帝立国之后,有些人还是没学会善待农民,亦学不会适可而止。
薛韶一踢马腹,身子半悬,加快了速度。
回到三清山的潘筠四人把整座山都翻过来了也没找到王费隐,甚至连山下的汾水村里都没人。
四人从山上下来,站在村口望着空荡荡的村庄,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完蛋了」村里谁参加叛军了?」
四人转身就朝县城飞去。
到城门口时,正好辰时,天大亮。
本应该城门大开的玉山县却紧闭着城门,城墙上竖着十多面旗帜,一队队士兵在城墙上巡视。
四人停住脚步,一起抬头看着玉山县的城墙。
说真的,来县城那麽多次,他们第一次看到如此肃穆的玉山县。
原来,玉山县的城门真的能把敌军拦在门外;
原来,玉山县的城楼真的可以站下这麽多士兵;
原来,玉山县真的有驻军—.—
四人愣愣地站了许久。
陶岩柏忧虑的问:「小师叔,我们让他们开门,他们会开吗?」
潘筠:「除非我们真当了神仙,不然不会。」
谁会相信他们这四个小道士?
妙和:「我们为什麽一定要从城门进去?飞进去不就好了?」
潘筠:「就是!」
一语罢,四人同时转身离开,开始悄咪咪的去摸城墙。
城楼上巡视的士兵皱了皱眉,指着大路问道:「那四个是什麽人?怎麽远远的就走了?」
边上的人扫视一眼后道:「村民吧,来赶集,发现城门不开就走了?」
「县城发生叛乱,村民还敢过来?」
「山村消息滞后,村民不知道是正常的,便是知道,不懂事情严重性的也大有人在人走了就行,不必在意。」
潘筠他们摸到侧边一面城墙,贴在墙上仔细听了听,确认对面没人,四人就抓着墙跟壁虎似的三五线上墙,然后一跃而下。
四人陆续翻过城墙落地,一抬头发现这还是个熟悉的地方。
潘筠资助的于婆婆和小六他们就住在这一片。
四人连忙找去,但见潘筠出钱给于婆婆建的房子大门虚掩,里面静悄悄的,附近都静悄悄的。
潘筠心微沉,伸手推开门。
院内一片狼藉,架子倒了一地,簸箕散落着,屋顶的瓦片掉了近三分之一,院角还有一棵被连根拔起的桂花树。
桂花树的叶子还是绿的,却没有光泽,伸手一摸,大半叶子落下,显然已经离土很长时间了。
妙真看了一眼痕迹后道:「应该是被狂风拔起的,听说玉山县也被狂风暴雨侵袭,看来受损不轻。」
潘筠站在院子中央,看着空寂的院子,不由喃喃:「人都到哪儿去了?」
潘小黑突然抬起脑袋,冲一间房「喵」了一声。
潘筠也捕捉到了不同,旋身进屋,她推开一个柜子,掀开堆在后面的被子,看到里面躺着一个五岁左右的孩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