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83章 支持一下(1 / 2)

加入书签

第883章 支持一下

「拍,马上就拍!」

陈凡家里,把椅子板凳都搬出来,加上可以坐两个人的罗汉床,才把这一屋子人都安排坐下。

他拎着个何青生家里的热水壶,给师父和客人们倒茶,……没办法,今天才回来,家里还没烧热水呢,只能蹭别人家的。

不过别说,好久没干端茶倒水的活儿,还有点不习惯。

早知道今天家里会来这麽多人,就该从对面的江大叫几个人来。

反正学校已经开学了,自己在卢家湾教过的那些学生又重返校园,师父有事弟子服其劳,叫他们来干活是天经地义。

只是错过了就算了,等下次再说。

还好,今天难得来这麽多人,把后面坡上住着的许启珍和谭庸也吸引了过来,谭庸不可能动手,许启珍却会主动帮忙。

她先打电话给边慧芳,叫她过来干活儿,随后接过陈凡手里的热水壶,「我来倒水,你谈你的正事去。」

陈凡感激地双手合十拜了拜,「还得是我许姐!」

随后走到一旁坐下,喘了口气,对着武厂长说道,「那什麽,拍摄场地丶服装丶道具丶演员这些都准备好了没有?」

武厂长抽着烟,闻言立刻说道,「服装丶道具都没问题,演员也随时就位,只要是咱们江影厂的职工,不管他们在哪里丶有没有拍戏,一声招呼,随时都能回来。」

然后两手一摊,「可拍摄场地就要等你来定了。何况你还没把剧本给我们呢。」

张玄松在一旁,听得直皱眉头,对着旁边的李尚德小声嘀咕,「拍个电影这麽麻烦?」

李尚德瞟了他一眼,「那不然呢?」

倒是林远祥稳如泰山,「这算什麽,等真正拍起来,那才叫麻烦。」

张玄松看向他,「你又知道?」

林远祥得意地挑挑眉头,「我去北影厂问过。」

陈凡看了一眼三位师父,见他们聊自己的,便没有多管。

随即「啊」了一声,对着武厂长打了个手势,「稍等。」

毫不迟疑地起身走到屋里,悄悄关上门,不一会儿出来,手里拿着厚厚几迭稿件,走到武厂长面前递给他,「前两天才写完,我列印了三份,回头你再复印几份给大家分分。」

剧本自然是早就写完了的,就放在书房的柜子里,要不然刚才拿的时候也不会先关上门。

毕竟何青生可知道,他回来后还没整理过行李箱呢,所以该遮掩的时候,还是有必要遮掩一下。

武厂长拿到剧本,果断分成三份,先递了一份给张玄松,一份递给杨振龙,最后一份自己拿着。

然后况明义和劳建华一左一右靠过来,三人一起看。

另外两边也差不多,最后只剩下何青生丶谭庸和许启珍三人乾巴巴地看着。

过了不到三秒,何青生果断看向陈凡,没有说话,但意思很明显,我的呢?

许启珍更是瞪大眼睛,刚才我还帮你干活儿了呢,就让我干看着?

谭庸倒是无所谓,就是不时往对面看,心里有点痒痒。

也不知道第二部的内容是什麽?按照时间线的话,应该是大转移了吧?

陈凡沉吟两秒,果断起身走进书房,很快便出来,手里还拿着两份厚厚的稿件。

他先提着自己的椅子,放到何青生旁边坐下,随后将稿件递过去,小声说道,「这是《道士下山》的小说原稿。」

何青生一把抢过去,等他看清楚封面上的字,不禁两眼放光,转头看着陈凡,「一和二都在,没发?」

陈凡咂咂嘴,小声解释道,「一开始我就打算把小说和电影一起发,不过后来碰上过年,事情太多,把出版的事儿给忘了。」

何青生立刻说道,「那你是要把这个给江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一听这话,旁边的谭庸和许启珍都两眼放光,这可是陈凡的小说,而且是当前正爆火的电影《道士下山》的原着小说,等图书上市,不用猜,绝对是五十万以上的发行量。

两本就是一百万,一本书哪怕只赚5毛钱,这就是五十万呐!

五十万能发多少福利?能增加多少业绩?能添置多少东西?别的不说,给小区里面建个游泳池总够的吧?

什麽?星湖?

哦,对,旁边就是星湖,要游泳可以跳湖。那就建个体育场?

就在他们想入非非的时候,陈凡幽幽说道,「想什麽呢?我就看你们无聊,给你们看看。」

顿了一下,他迎着三双不敢置信的眼睛,笑着说道,「我在上海开了一家出版社,负责人是我大姨子,单位挂靠在上海作协名下,每年要上缴1000块钱的固定费用,还有净利润的2%的管理费。

出版社都成立快一个月了,还一本书都没出版过,这两本书,我肯定要给自己留着啊。」

何青生三人跟变脸似的,脸色瞬间垮下来,冷冰冰的,比外面星湖的湖水还冷。

许启珍:你是魔鬼吗?

这还不算完,陈凡掏出烟,抽出三支递过去,咧着嘴笑道,「何叔丶谭叔,你们有没有还没发表的作品啊?我们出版社可以考虑一下哈,保证按照最高标准稿费支付,要是不满意的话,我还能给你们兑换成美元,这个待遇绝对是蝎子粑粑独一份,支持一下呗!」

何青生一听,脸都黑了。

不把稿件给自己单位出版也就算了,竟然还打起自己的主意?

你能不能好好当个人?!

倒是谭庸有些心动,探着身子说道,「稿费标准可刚提过,现在千字最高可以到10元,你按10元算?而且还有印数稿酬的哦?」

陈凡毫不迟疑地说道,「您把书稿拿来,立马按千字10元付款。印数稿酬照算。」

原本于1980年10月,国家出版局制定的「关于书籍稿酬的暂行规定」,却在陈凡这只小蝴蝶翅膀的扇动下,提前到1月份出炉。

倒不是他去提了什麽建议。

没别的,主要是某人的稿费收入太高,而当前国内的稿酬标准又太低,还没有「印数稿费」,于是在前段时间上级开会的时候,就有人提出来,全国作家这麽多,可绝大部分都没机会赚外汇,只能靠国内的一点点稿费生活,不太利于作家们稳定创作,所以,是不是适当提一提稿费标准,也好刺激一下大家的积极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