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0章 檀锦程的底气来自於哪里?(1 / 2)
第960章 檀锦程的底气来自于哪里?
商业上有那麽一句话,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无论私下关系怎麽样,在商业上无论是檀锦程还是雷布斯,首先要考虑的都是公司的利益,因为那已经不只是他们一个人的事儿了。
「开个玩笑,其实是你想多了,我对小米的控制权毫无兴趣,另外我也不可能拿到小米的控制权,在小米身上我最多只会是成为腾迅那样的角色。」
「另外你也不用担心我持股过高会对小米造成什麽影响,不客气的说,我的持股某种意义上算是一种定心丸吧,再者巨量引擎现在也没多少钱,更多的资金会投入到车规晶片身上去。」
因为代理投票权等等原因,巨量引擎在小米的投票权仅仅只有10.43%,而雷布斯的投票权则高达55.7%,在众多网际网路企业里都算得上是非常高的。
只要投票权在自己手上,根本就不用担心公司的控制权问题,他害怕的无非是檀锦程的个人影响力。
雷布斯略带些尴尬的一笑:「没那个意思,这不是知道你们要造晶片了,所以来打听打听会不会减持嘛。」
实际上雷布斯还有一个担心,就是一旦二股东的持股比例过高,哪怕是不影响控制权,也会影响公司的后续融资,不过檀锦程说得也有道理,有巨量引擎的参与,对小米来说确实是一件好事。
至少能够得到目前国内当红,且收益极高的投资机构认可,就还能证明小米没有完全被资本市场所抛弃,另外在A股还有一个魔咒,就是被巨量引擎清仓的股票,基本最后都凉了。
「减持是不减持的,至于你要的增持的话,我个人可以像小朋哥那样出一亿美刀支持一下,多的也是没有了。」
从财务投资的角度来说,巨量引擎现在肯定是不会减持小米股份的,而增持的话用个人名义也要更好一些,因为个人利益跟公司实际是分开的嘛。
另外实际上从收购国民技术这一刻开始,巨量引擎在檀锦程事业当中所扮演的角色就发生了变化,就像是高龄资本接手格力一样。
决定造晶片以及准备接手国民技术的那一刻,巨量引擎就从一家金融投资公司进化成了产业投资公司,虽然说巨量一直以来乾的都是产业投资的活儿。
无论是投资大A以及港股,美股等海外市场,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服务产业,收购国民技术造晶片,只不过是把这事儿放到了台面上来。
巨量引擎今后依旧会在二级市场做一些投资,但是肯定不会像之前那麽的规模庞大了,像是苹果,英伟达,特斯拉,腾迅以及未来的小米还有字节等公司的持股,已经足够檀锦程把晶片给搞出点样子出来了。
「在决定做晶片的那一刻,其实老哥你就应该明白我是认真的,我很少在这种大事儿玩忽悠这一套,但是造晶片我们有什麽呢?目前来说只有钱了,所以后续大部分的资金会投入到汽车以及车规晶片等等重投资的行业里了。」
2019年搞车规晶片,晚肯定是晚了一点,但也不能算绝对不行的,在决定做这件事之前檀锦程肯定要想一想自己有什麽优势,目前看来除了有钱没有任何的优势。
不过开局有钱就已经够了,有钱不见得能搞定晶片,但没钱肯定是不行的。
也是趁着这次收购,檀锦程也大致的梳理了一下巨量引擎目前持有股票的可变现价值,经过了这麽多年的变化,巨量引擎现在有多少钱说实话,檀锦程是真说不清楚。
巨量引擎目前的财务结构主要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大部分就是上市与非上市公司的股权,例如闪驰,橙子,尉来,字节,魅族,地平线等等。
后续还会加上国民技术,这一类资产属于巨量引擎的战略级产品,公司不到生死攸关的时刻,是不会轻易出售这部分股权的,至于说在融资过程当中股权被稀释,这个无所谓,反正价值还在那儿。
这部分资产无法用具体值多少钱的价值去衡量,如果真有需要也只会做做短期的股权质押或者发债等等融资手段。
第二部分则是财务投资产品,如腾迅,特斯拉,英伟达,苹果以及降级为财务投资的小米股票等等,这一类的股权并非是非卖品,但是也不会轻易就卖掉的,巨量引擎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利益不仅仅包括金钱。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港股方面目前巨量引擎持股最多的主要是四家公司,腾迅4250万股(1拆5之后),市值约155亿港币,小米市值367亿港币,同行BYD持股1200万股,约合6亿港币。
另外一家就是同为北仓区龙头企业,号称纺织界的富土康申州了,这一家可以说是檀锦程在港股投资收益最大的企业了,在很早之前,当申州股份还在1.2至1.5港币区间的时候,檀锦程就斥资一亿港币对申州的股票进行大肆收购。
目前这部分的股票价值约合80亿港币,从收益率上来说完爆腾迅,可以说是赚疯了,四家公司也就BYD的股价表现是最差的了,加上一些持股较少的公司,巨量引擎在港股的总市值接近于620港币,约合555亿人民币。
第二部分的资产还包括美股几大科技公司的投资,也喜欢拆股的苹果股份是越卖越多,目前依旧持有1820万股,价值接近于39亿美刀,英伟达差不多18亿美刀市值,增了一倍仓位到400万股的特斯拉,目前差不多值个10亿美刀。
加上其他的科技公司股票,这部分的价值差不多在75亿美刀左右,约合人民币510亿元,这两大块加起来超过1000亿元了。
要说赚钱,还得是早期的全球知名科技公司,拿苹果来说,这玩意儿早期买了几乎就是躺赢了,巨量引擎在2012年减持了一大部分工苹果的股票,回收了超过17亿美刀的资金,剩馀的部分苹果在2014年来了个一拆七。
手机市场的变化,苹果不再是一家独立,一拆七之后的股价走势虽然不像2014年之前那麽的夸张,但持股可是变多了啊,万亿美刀市值的成长过程,檀锦程几乎全部都享受到了。
这一部分的资产是巨量引擎最为重要的现金流资产,同时也是檀锦程最大的依仗,除了小米之外,其他公司都不是持股超过5%的股东,巨量引擎若是想要减持,公告都不需要发。
一旦企业出现问题,檀锦程可以随时变现这部分资产,例如说近两年之内苹果以及申州还有腾迅都有减持计划,这部分公司基本已经过了高速成长期,再持有下去意义已经不大了。
第三部分就比较简单了,那就是以基金形式在A股存在的一些股票了,相比起前两部分,这部分的价值就比较小了,但那也只是相对于前两部分,同样也是百亿级别的。
三大部分的收入,保证了巨量引擎资金流的健康,也支撑起檀锦程这些年的重量级收购,以及收购之后的资金支持与巨量引擎的日前运营。
另外,包括巨量引擎以及檀锦程个人,在海外还都有一些例如黄金之类的资产,这部分资产主要是通过家族信托基金的方式存在,基本上也算是给家人提供一个保障。
手握千亿级别的现金以及等价物,这是相当恐怖的,同时也是檀锦程敢于做晶片的底气。
与雷布斯大概商议定之后,檀锦程就回到了甬城,得到檀锦程承诺的雷布斯也算是放下心来,至少12个月之内,他不用再被人大肆诟病小米的股价了。
9月2日,星期一。
九月份的第一个正式交易日,连续第三个交易日下跌小米,股价最低触及8.28港币,报收在8.35港币,最低价与收盘价均创上市以来的新低。
8.35港币的收盘价,历史新低,较上市最高点跌幅超过了60%,而此时距离小米上市也不过堪堪过去一年多的时间。
股价表现得如此不堪的小米集团,在当日港股收市之后便发布公告,宣布将启动最高120港币的大规模回购计划,旨在提振股价。
120亿港币,是小米上半年回购总额的10倍,可以说是投入了巨资了;当然,这对小米的现金流消耗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小米公告发布的随后,作为小米第二股东,目前是A股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私有化要购收购案的机构巨量引擎,也随即发布了一则公告。
公告的内容是巨量引擎以及其实控人檀锦程先生坚决看好小米的未来,巨量引擎未来12个月之内无意减持小米的股票,另外檀锦程先生还将计划在港股增持不超过一亿美刀的小米股份。
按小米当日的收盘价计算,檀锦程增持的股份将在9000万股以上。
爱好搞事,标题一向比UC还UC港股用「雷布斯背后的那个男人他发力了!」的主标题以及「悬在小米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拿下了。」的副标题,来形容巨量引擎的此次公告。
「谢谢了!」
深夜的帝都,筋疲力尽的雷布斯,在结束一天工作之后给檀锦程发去了一条信息,这麽多年以来,这个小自己十几岁的年轻人对自己的帮助确实不少。
哪怕现在二者的关系不像之前那麽亲密了,但是有需要的时候,他还是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说出的话也是一如既往的值得信任,小米的回购公告发出不到五分钟,巨量引擎就对外发布了公告。
实际上,雷布斯与檀锦程现在的关系有些微妙,巨量全资收购了魅族,与小米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关系,对小米的业务量有一定的冲击。
而小米,亦或是雷布斯,在看到菊花厂在汽车领域的布局顺利之后,亦是有着一颗造车的心。
这一点他自己知道,檀锦程也知道,大家心照不宣,现如今的手机市场,魅族对小米有一定的冲击,而未来的汽车市场,小米汽车同样会给尉来带来一定的冲击。
「不客气,我打算明天就买了。」
檀锦程也还没睡,不过比起雷布斯来说,他则要轻松很多,这会儿正在自己的院子里跟老婆吃着夜宵。
北仓的天气有一点好的地方就是,无论白天怎麽炎热,到了晚上都有徐徐海风,吹尽一天的燥热。
收到信息的雷布斯笑了笑,并没有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