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4章 利帆的业务调整与停牌。(1 / 2)
第1014章 利帆的业务调整与停牌。
「当然不会卖给闪驰了,山城这边摩托产业很是庞大,我们也不愁卖家。」
「再说了,跟闪驰交易的话还得被严查关联交易,在时间线上来说也比较长。」
作为两轮电动车行业里的龙头,在业务上闪驰肯定是有电动摩托业务的,只不过占比并不高,属于非核心业务,且做的是以高端为主。
檀锦程点了点头:「那你就选一家吧,或者说再卖给尹家也可以,不过他们应该没有这个能力。」
从补充产业链角度来说,对现有的摩托车业务完成收购也未尝不可,只是没有这个必要,不必要把什麽钱都赚了,把摩托车业务归于山城本地,更有利于新利帆以前尉来在山城站住脚根。
「我们之前跟隆兴通用有过接触,他们确实有这方面的想法,但就是没钱。」
作为行业龙头之一,隆兴的财务状况还是非常不错的,上半年他们经营现金流馀额为73亿元,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高达12亿元,主业造血能力稳定。
隆兴在中东以及拉美方面有着稳定的出口渠道,收购利帆业务能够快速扩大其市场份额,尤其是在出口布局方面,另外双方均以山城为主要生产基地,合并之后可通过关闭冗馀产能降低成本,如现在的蔡家工厂。
此外,在ZF方面,市里的两大企业业务合并,也有利于产业整合,避免恶性竞争,作为本地纳税大户的隆兴,能够获得更好的政策倾斜,在这一点上隆兴其实是非常动心的。
这是双方合并业务之后对隆兴有利的地方,对于新利帆而言,出售摩托车业务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得到了笔近20亿元的现金流不说,最主要的是从此完成了轻资产运营模式。
至于说在出售摩托车业务之后的营收增长路径,其实也非常的清晰。
车型放量加上三电供应链再加上资本运作,三级跳的模式来替代现有摩托车业务,完成产业升级,若是执行顺利,三年之内新利帆可以实现营收翻倍,恢复百亿营收企业也未必不可能。
哪怕是执行不顺利,新利帆也可以成为尉来的代工厂,虽然丧失了成长性,但是胜在营收稳定,并且风险很小,只要是尉来的车子能够卖下去,作为尉来产业补充的一部分,哪怕只是沦为代工厂都无需担心生存问题。
曾纪祥跟着檀锦程还是学到了不少资本运作的,除了不想在摩托车业务上浪费精力之外,他其实更希望的新利帆能够保持轻资产运营。
利用赚到的钱来做投资,来给尉来科技做出贡献,而不是成为尉来科技的一个负担,这就是曾纪祥对于新利帆的定位。
「需要我做什麽吗?」
正常情况下,曾纪祥可以独立完成这些出售与并购,不过既然来了山城,能够提供一些帮助檀锦程也不介意,也就是多停留几天而已。
「老板肯提供帮助那再好不过了,我这边正在跟隆兴谈呢,就是山城ZF那边老板你出面的话能够更好说话一些。」
按照山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打造世界级摩托车产业集群的条款,其中就有强调山城摩托车企业数量占据全国的25%,但是产值仅仅只占18%。
25%的企业数量,仅仅只创造了18%的产值,散小弱是目前山城摩托车产业最大的问题所在。
「隆兴加上利帆合并之后,产能的集中度能够提升至35%左右,可以对标一下本田在他们本土的工厂模式。」
「合并之后对于两家企业的好处也是非常明显的,新的利帆能够聚集于新能源汽车产业,而隆兴在合并利帆摩托车业务之后,采购成本可以下降12%,在技术协同方面,隆兴的无极大排量发动机,能够与利帆的V缸专利形成互补,可以填补山城在400CC以上机型的空白。」
要想说服山城ZF,其实也挺简单的,无非就是从产业优势,就业以及GDP等等方面给出有说服力的数据。
山城目前的大领导是从浙省调过来的,与檀锦程也算是有些渊源,他的任期到明年结束,在任期结束之前能够有一次促进产业升级的机会,这可真是大大的惊喜。
「尉来在电动化方面有着自己的优势,不知道檀总能不能承诺帮助市里的摩托车企业完成一定程度上的电动化转型?」
包括帝都,沪市等超大城市持续限制燃油摩托车上牌,当年火遍大街小巷的摩托车,如今在国内大部分城市,已经很少能够见到他们的身影了。
曾经红极一时的燃油摩托车,在国内多多少少已经算是夕阳产业了,传统的摩托车企业以及用户转向电动两轮车是社会的必然,这里面其实也包括一部分电动摩托车以及轻便摩托车。
山城以及长安等摩托车产业重镇,依旧保留一部分燃油车路权,为的就是延缓转型的压力,闪驰科技虽然摩托车业务占比很小,但是却是纯粹的电动化摩托车。
去年以来,闪驰推出的闪系列电摩,采用智能中控以及OTA升级的方式,主攻一二线城市,超过4000元的均价,虽然制约了放量,但是依旧还是受到一部分消费者的欢迎。
电动摩托车的优缺点跟电动自行车实际上是差不多的,不需要过多说明大家也懂,但是对于一些追求时尚,想要体验科技感,预算又有限的用户群体来说,闪驰科技的闪系列电摩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可更新的电池管理,动力输出,与尉来汽车类似,首款搭载汽车级中央控制器的电摩,从设备联动以及AI自适应等等功能,外加三重卫星定位以及4G联网,防盗追踪能够精确到米级。
这些优势都是摩托车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这一个系列是闪驰与尉来以及橙子集团三大团队联合打造的,请的是欧洲的设计师,实际上也是为了在摩托车身上验证尉来在电动化以及智能化方面的技术。
尉来这种两轮,三轮,四轮的全生态出行工具,从不到两千元价位的普通出行工具,到售价几十万欧元的路特斯豪华跑车,能够全面实现技术的普及。
当某种技术在汽车身上落伍之后,尉来就会试着下放到闪驰科技里的高端电动车身上,直到把成本降下来,普及到售价更低的车型身上。
目前闪系列电摩分为轻便化与高端化两大产品阵营,轻便化的起售价2999元起步,适合于日常出行,而高端针对极客群体的起售价就要高得多了,14999元起步,毛利率可以做到35%。
比起轻便化15%的毛利率,显然高端化的毛利率要高得多,这也是为什麽所有消费领域的企业都在追求高端化的原因。
消费者更为关注尉来汽车的热度,但是产业链以及一些地方领导,却是对尉来这种模式非常感兴趣,尉来去某个城市开设工厂,带动的可能就是在出行工具方面的全产业链模式。
看看甬城这些年的发展就知道了,除了在新能源汽车整车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之外,包括像托普,旭申,海天,力劲等等企业都成长速度,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知名供应商。
而下游的电动出行工具领域,北仓以及周边的区市当地同样获益良多,一大堆大大小小的厂子依附着闪驰的产业链生存,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地方ZF引进尉来汽车带来的优势,甚至是要大于一家大型合资车企。
汽车的门槛高一些,参与难度大一些,但是两轮车,三轮车就不一样了,产业链参与的门槛就要低得多了。
山城地区对于当年留下了尉来,还是非常满意的,仅仅解决掉利帆这个大麻烦,就值得他们自豪。
「这个是没有问题的,市里的摩托车企业都可以与尉来还有闪驰以及橙子谈合作,我们十分欢迎跟山城地区的企业达成更多的合作机会。」
如同曾纪祥说的那样,檀锦程亲自出面,那谈判的进度自然是不一样,受到的待遇也不同,因为檀锦程的权限更多的,很多事儿也就是他一句话的事。
出售摩托车业务又不代表着尉来要退出山城,曾纪祥后续也要跟当地的企业家打交道,与产业链企业达成更进一步的合作,无论对于旗下的哪家企业都是有利的。
除了这些合作之外,檀锦程出面需要帮助曾纪祥解决最大的问题就是针对利帆闲置土地的处理,现有生产摩托车的蔡家工厂有近200亩的土地。
曾纪祥的意思是希望ZF以产业用地置换的形式,变更规划为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园,从而引进尉来的电池项目,发展后续的三电供应链。
哪怕最终沦为代工厂,也要保证代工厂的成本优势,这200亩的工业用地,曾纪祥希望有一部分能够保留。
「这个没什麽问题。」
分管这方面的领导很爽快的答应了下来,合作多年,都知道檀锦程的性格,能够保证的就没必要过多的研究,直接爽快答应就是,这样还能得到更多的好处。
其实当檀锦程代表尉来科技出面,提出要出售新利帆旗下的摩托车业务之时,他们的内心还是有些吃惊的,该不会是准备跑路了吧?
不过随着谈判的进行,领导们也打消了这方面的顾虑,这哪里是跑路啊,根本就是要在山城加大新能源领域的投入。
隆兴的代表也参与了这次会谈,他们与檀锦程没有过接触,一时之间有些不太适合檀锦程的节奏,不过对于他们来说,这一次也只是旁听,探探市里的态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