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务(1 / 2)

加入书签

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务

高拱推了一下鼻梁上的眼镜,放下苏泽的奏疏放在桌上,他看向苏泽问道:

「子霖想的竟然是国子监预科?老夫还以为你会将精力放在科举上。」

苏泽一惊,他觉得自己已经足够激进了,没想到高拱比自己还要激进,现在就想着改科举制度?

但是仔细想想,高拱这麽想也正常。

苏泽这麽年轻,当然可以从蒙学预科入手,但是对于高拱来说,他这个内阁阁老还不知道能做几年。

特别是他曾经经历过一次罢相,深知皇权的喜怒无常。

这也是为什麽高拱对于推广实学非常上心,甚至要比苏泽还激进的原因。

苏泽说道:

「师相,您是要效法王荆公吗?」

高拱反过来问道:

「有何不可?今日老夫就在聚集弟子,也准备效法王荆公编纂一本实学典籍出来。」

苏泽愣一下,他也没想到,高拱这段时间在朝堂上一改咄咄逼人的态度,原来是在私下里憋了这麽一个大招。

「师相能给弟子看看吗?」

高拱老脸一红,不过他的脸比较黑,在烛火下没能让苏泽看出来。

自从上次苏泽提出了以「做实业丶禁空谈」来倡导实学的方针后,高拱还是想要完成实学理论突破。

于是他背着苏泽,召集门徒弟子讨论实学典籍。

这也是效法王安石,想要搞一本《三经新义》出来,作为实学的指导典籍。

然后再学王安石,将实学典籍列为科举的必考书目,从而让读书人都学习实学。

可一群人鼓捣了近半年的时间,一直没什麽像样的成本。

原因也很简单,经过儒学千年发展,能走的路前人都走得差不多了。

心学是儒学最后的一次理论突破,苏泽原时空的清代儒学,几乎没有什麽突破性的理论出现了。

这也是苏泽之前一直没有搞实学理论突破的原因。

搞起来太麻烦,推广起来阻力也太大。

弟子都这麽问了,高拱也只能拿来一些草稿。

苏泽在鲸油灯下,简单翻看了这些稿子,果然和自己所料的那样,高拱领着弟子也没弄出什麽有新意的东西。

苏泽放下这些稿子说道:

「师相,王荆公能推广王学,那是因为他是真宰相,您能如王荆公那样,顶着天下士人谩骂推广实学吗?」

高拱最后还是摇头。

宋代的宰相和明代的阁老完全不是一个概念,王安石这个宰相也和其他宋代宰相不一样,他在推行变法的时候,权力是独一份儿的。

那时候的王安石,行政丶司法丶教育丶军事诸权合一,对全国所有领域都下达了变法的政令。

就是原时空的张居正,也没办法和王安石相比。

苏泽又说道:

「再说了,王荆公的王学,其实不过是在宋学的基础上发微,搞了一个四不像的东西出来。所谓推广王学,不过是党同伐异罢了,弟子不认同他的做法。」

王安石的学说叫做王学,王学在宋代一众学术里影响力也是很小的。

说白了,王学还是政治学派,是为了筛选出「自己人」,专门编纂出来的学说。

在经义上靠着官方支持才推广开来,钻研的人很多都是投机者。

和其他宋学学派相比,王学在王安石罢相后,很快就失去了影响力。

苏泽又说道:

「王荆公以王学取士,最后取的都是投机之士,两宋之际那些教训,师相难道还不清楚吗?」

这下子高拱终于说道:

「子霖说的对。」

高拱也暂时放下了编纂实学典籍的想法,再次开始思考苏泽的提议。

正如苏泽说的那样,国子监预科可以成为实学的阵地,先培养一批人才出来,日后再想着改革科举就是了。

实学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一个人才阵地。

心学有书院,理学是官方意识形态,是科举考试的考纲。

当年王阳明推广心学,也是办阳明书院讲学,发展了一个甲子,才有阳明心学如今的局面。

自己还是太着急了。

但是看到苏泽,高拱还是有些生气。

实学就是这小子弄出来的,但是这半年来他心思都没放在实学上,一直忙着乱七八糟的事情。

虽然这些事情也都是国家大事,但是如果苏泽不扛起实学的旗帜,如何继承自己的衣钵?继承自己的政治财产?

于是高拱说道:

「若是要老夫支持你这份奏疏,还要有个条件。」

「请师相示下。」

高拱说道:

「你既然要办学,总要有一个教学纲要吧?既然这国子监预科要以实学为纲,那你就先弄个纲要出来,老夫才能和礼部那帮家伙理论。」

苏泽没想到,高拱竟然用这种办法来催着自己干活。

难道这不是高阁老报复自己?

想到刚刚自己否定掉了高拱半年的学术成果,也难怪高拱给自己出难题。

还真是天道循环,报应不爽啊。

面对高拱的要求,苏泽也只能硬着头皮接下来。

高拱也不是让自己搞出一个实学的理论巨着出来,国子监预科的教学大纲而已,简单的说就是中小学教材大纲罢了。

——

正月二十三日。

「子霖兄又在看书?」

罗万化挡住进门的沈一贯,防止他打扰苏泽读书。

沈一贯看向屋内,苏泽桌案上放着一堆书,为了完成高拱的任务,他这些日子都在苦读。

第一次见到苏泽这个样子,沈一贯也有些幸灾乐祸的感觉。

沈一贯问道:「子霖兄已经这个样子好几天了吧?」

「是啊,从他见过高阁老之后就这样了。」

「看来高阁老给子霖兄出了难题啊。」

罗万化也赞同的点头:「应该是的,肩吾兄今日来,是有什麽大新闻吗?」

沈一贯摇头说道:

「最近朝廷无事,我是来看看子霖兄是不是要搞事的,看这样子他是要憋个大的啊。」

罗万化一阵无语。

不过这些日子朝中无事,罗万化为了凑足《乐府新报》的版面也头疼不已。

他拉着沈一贯说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