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34章 房产报备制度(1 / 2)

加入书签

第334章 房产报备制度

罗万化疑惑道:

「制度问题?正如工部说的那样,工部官员在租房之前,也不知道这些官员的产业贫富,子霖兄要怎麽解决?」

苏泽说道:

「这个简单,凡在京七品以上官员,每年都需要向科道报送自己在京师房产名册,那朝廷就能知道官员在京师有没有产业了。」

罗万化一惊道:

「子霖兄,这怎麽可!」

苏泽反问道:

「为何不可?」

罗万化想了一会儿说道:

「官员在京师置产,本来就是他们的自由,而且就算是向科道报备,也有可能少报瞒报?这不是一回事吗?」

苏泽摇头说道:

「这怎麽能是一回事?向工部隐瞒房产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情,但是向科道隐瞒名下房产,这可就是大事了。」

「对于隐瞒房产的官员,科道官员完全可以进行调查弹劾,必然能抓住一大批蛀虫来。」

罗万化又说道:

「可京师官员肯定要反对的。」

罗万化如今也不是刚入官场,他自然知道苏泽此举的厉害。

但是越是厉害的招数,越是容易遭到官员的反对。

苏泽心中也明白,这一招的杀伤力巨大。

原时空这套个人重大事项报送制度,虽然力度上不如财产公示,但是也通过这套体系抓到了不少大贪巨蠹。

这套制度的精妙,就在于让贪官头顶上悬着一把利刃。

如实报送,就要解释财产增长,如果隐瞒不报,那光是一条「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的罪行,就可以将他们送进监狱了。

大明虽然没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但是对于科道官员来说,突然多了一大笔财产,六科都察院就可以发起弹劾了。

苏泽有了思路,迅速写下了奏疏。

罗万化站在苏泽身后,看着苏泽起草奏疏。

《奏为请定京官房产报备之法以肃吏治事》

「制度者,治事之纲纪也。」

「近察京师新式土楼配给一事,本为恤贫而设,然有工部官员已置私产,仍强占官舍。」

「究其根本,非工部之失察,实制度未立故也。」

「臣请立新制,定报备之规。凡京师七品以上官员,岁首须造册具结,详陈本人在京房产之数丶坐落丶契证,径报六科都察院备案。」

「科道官依册查核,遇虚报瞒产者,即行追查资财来路;若涉贪墨,依律弹劾坐罪。」

「此举之利有四:

其一绝侵夺之患:若前日占房蠹吏,申报则无所遁形;

其二杜贪腐之源:资财来路既明,巨蠹必现;

其三专责成之司:科道本风宪之职,稽查乃其本职;

其四立纲纪之威:以制度束权,更胜万言劝诫。」

等苏泽写完,罗万化也拍手叫好。

如果真的按照苏泽这套制度执行,那京师官员在用贪墨的银元置产的时候就要有诸多顾虑了。

而且也正如苏泽所说,如果能确立官员房产报备制度,日后也就不会发生富裕官员申请廉租土楼的事情了。

苏泽检查完奏疏,京师房产报备,其实只是整个制度中的一个环节。

原时空的重大事项,不仅仅包含房产,还要包括婚姻状况变化丶购车炒股等重要经济状况。

有的国家甚至还要求上报家庭全部资产明细。

但是目前大明,也只能做到这一点。

在使用银元作为货币的大明,想要调查现金财产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别说官员的金银,就是这些官员在京师以外的田宅产业,大明朝廷也调查不清楚。

但是万事开头难,先弄出一个京师房产登记来,日后再慢慢填充就是了。

就是不知道这次上书,到底要有多少人反对?

罗万化说道:

「子霖兄,要不要先给高首辅看看?」

苏泽想了想,这次奏疏推动的阻力肯定很大,还是先和有过吏治管理经验的高拱商议一下再上奏比较好。

如果能得到内阁的支持,好歹阻力能小一点。

苏泽看了一眼自己剩馀的威望值,这次他也不头铁,而是等到晚上,老老实实的带着奏疏来到了高拱家。

这还是自高拱升任首辅后,苏泽第一次来高拱家。

和上次相比,高拱家倒是没有太大的变化。

唯一的变化,就是高拱宅前等着拜见的人更多了。

不过这位首辅厌恶攀附奉承的官员,估计很快这些官员就不会再来了。

苏泽被管事带到了高拱的书房。

比起上次,这一次高拱书房更乱了。

高拱也不明白,明明以前李春芳也经常请假,自己这个内阁次辅其实也是干着首辅的工作,那时候怎麽就没这麽忙?

高拱这才发现,其实原本李春芳摸鱼的时候,也已经帮着内阁处理掉了很多的事情。

饶是高拱精力充沛,也被这些繁琐的工作闹得吃不消,可偏偏这些事务还不能假手他人。

高拱也明白了,为什麽当年严嵩老了后,要让严世蕃协助他处理政务。

没办法,大明首辅这活就不是人干的!

说起来内阁首辅是协助皇帝调理阴阳,宰执天下。

实际上根本不是那麽回事!

下面官员有矛盾,高拱这个首辅要协调,要哄着下面干活。

自己姿态稍微软一点,下面官员会认为首辅没有宰相的威信。

如果自己强硬一点,下级官员又说我大明不设宰相吧?一个区区内阁大学士耍什麽威风?

这阵子内阁事务繁多,高拱要一件一件的协调,而其他官员遇到事情可以在找他这个首辅解决,自己这个首辅要找谁?

找皇帝吗?

大概皇帝会很信任的说一句,「朕信任高师傅,一切就由高师傅做主了。」

所以当苏泽递上奏疏,高拱揉着太阳穴说道:

「就为了新式土楼租房事情,子霖至于要这麽大动干戈吗?」

苏泽正色说道:

「师相,这绝对不是为了土楼,新式土楼的事情不过是一个引子,弟子还是为了实学大业。」

被苏泽几次用实学当饵钓,高拱也没这麽容易咬钩了,他说道:

「这和实学有什麽关系?」

苏泽说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