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25章 状元也是苏党?(今天恢复两更)(1 / 2)

加入书签

第425章 状元也是苏党?(今天恢复两更)

张居正最近有点烦。

在夷陵开设税关的事情,在苏泽上书后得到了通过,但是张居正也因此得罪了赵贞吉等为首的四川籍官员。

此后内阁的几次议事,赵贞吉都站在了高拱一边,对张居正的意见挑刺反对。

张居正知道,以赵贞吉的高傲,是不会投靠高拱的。

但赵贞吉就是这样恶心自己,也让张居正十分的难受。

其中更关键的,就是这个夷陵税官的官员人选,至今都没有定下来。

张居正提名的好几个人选,全部都被赵贞吉否决了。

政治即人事。

这个夷陵税关的主司人选十分的重要。

按照苏泽的计划,这个税官主司,不仅仅要对过往的货物徵税,同时还需要进行数据统计,统计出入四川的货物总量,来决定下一年的免税政策。

那这个职位的可操作性就太大了。

赵贞吉不信任张居正的人,认为张居正的门生弟子肯定会少报出川货物的总量,多报入川货物的总量,从而减少出川货物的减免税额度,让四川的利益受损。

而赵贞吉提名的人选,张居正自然也是强烈反对。

理由也和赵贞吉反过来,如果这个职位被赵贞吉的门生弟子控制,那这个减免税政策只会越来越大,不利于张居正倒逼四川主动开徵商税的筹划。

双方都僵持不下,这时候苏泽再次上书。

苏泽这次上书,同样是讨论这个税关主司的人选。

《请设夷陵兵备道兼理税关事》

这份奏疏的内容也很简单。

夷陵税关是朝廷争议的焦点,而且在夷陵州徵税也需要协调各方,不是一个区区税官的主司就能胜任的。

如果没有地方官府的协助,是没办法办理好税关的工作的,别的不说,光是缉私逃税,就不是一个税官主司能做到的。

所以苏泽建议,夷陵州设置兵备道,由这个夷陵兵备道兼领税关事务。

这样一来,夷陵兵备道本身就掌管了夷陵的军政事务,手中有军队,才能更好的维持税关的秩序。

罕见的是,苏泽在这份奏疏中,推荐了新科状元张元忭,出任夷陵兵备道。

——【模拟开始】——

《请设夷陵兵备道兼理税关事》送到内阁,内阁辅臣都同意你奏疏的前半部分,同意设立夷陵兵备道,全面负责夷陵税关的事务。

但是后半部分,张元忭也是张居正的门生,赵贞吉反对由他出任夷陵兵备道。

而张居正也对张元忭这个始终和自己若即若离的弟子不信任,也没有全力推动他就任。

隆庆皇帝同意了你奏疏的前半部分,决定由吏部重新推选夷陵兵备道的人选。

——【模拟结束】——

【剩馀威望:3190。】

【若要完全通过你的奏疏,需要支付200点威望值,是否支付?】

果然,设立夷陵兵备道,来兼管夷陵税关,这件事很容易达成一致。

这是符合大明政治惯例的,也就是由地方主官担任某个重要地方职位,来推动某项大事。

比如淮抚也是漕运总督,这样才能调动地方资源完成工作。

而这个夷陵兵备道的人选,也就成为各方争夺的重点。

苏泽没想到的是,张元忭这个新科状元,却没被张居正当做核心弟子,甚至不愿意在这件事上支持他。

难道是因为张元忭和自己走的太近了?

苏泽推荐张元忭,基本上是出于公心。

这位新科状元认同实学,不待在清贵的翰林院,主动去了普通进士都不愿意去的工部。

而张元忭在工部也确实做的不错,很快就独当一面,主持了城外炼钢厂和化工厂工匠宿舍的建设。

这批新式土楼的建设速度很快,质量也相当不错,足以可见张元忭的项目管理能力。

新科状元,七品翰林编修出任夷陵兵备道,这个调动也符合大明的官场规矩。

既然如此,苏泽选择了「是」。

【威望值已经扣除,剩馀威望2940点,已经在现实中完成上书,请等待奏疏生效。】

工部。

张元忭刚刚从城外工地回来。

炼钢厂的规模越来越大,工匠也越来越多。

这些工匠如果全部住在城里,往来十分的不方便。

所以工部决定给炼钢厂建造新式土楼,用作炼钢厂工匠的宿舍。

这些宿舍可以租给不愿意往返城内的炼钢厂工匠,也可以分给未婚的年轻工匠,作为炼钢厂的福利。

这项工作原本是营缮郎中万敬的工作,但是直沽铁路开始建设之后,万敬就忙到发疯,于是将这个工作扔给了张元忭练手。

张元忭也不愧是状元,确实有天赋,他制定了项目规范,又规定了施工进度,同时又从营造学社毕业的工匠,任命他们负责现场监督,并且每日要向他汇报施工中不合规的问题。

张元忭又明确制度,在工程竣工后,工程总负责人,施工负责人,监理都要在建筑的石碑上留下名字,在工部留下档案。

日后工程出现问题,则要按照石碑追责。

张元忭用这项制度,让工部的工程质量提升了不少。

同时张元忭还会规定施工进度,制定更加科学的施工顺序,将工程分解成几个部分,让熟练的工匠专门负责一部分的工作。

这样一来,又提升了工作效率。

张元忭两项工作,赢得了工部上下的称赞,他负责的京郊炼钢厂宿舍楼,也以远超预期的速度完工。

当然,张元忭自己也整日扑在工地上,这才保证了他自己制定的制度能够严格执行。

所以等到张元忭回到工部的时候,他整个人都黑壮了不少。

由于好几天都没有回到工部了,张元忭刚刚回到部里,同僚们就凑上来,纷纷向他道贺。

张元忭一脸懵逼,一直到他的顶头上司把他从人群中拉出来,带到回到营缮司的公房,张元忭这才知道了为何同僚都围着他道贺。

「苏师推荐我去夷陵?」

万敬误会了张元忭,以为他不愿意外拍,于是解释道:

「这夷陵兵备道可是非同小可,夷陵税关事关朝廷商税大计,子荩如果能在夷陵做出成绩来,不日就能高升回朝。」

张元忭知道是万-敬误会了,他连忙说道:

「万大人,下官不是不愿意外派,只是不明白苏师为什麽要推荐我?」

张元忭的政治嗅觉很强,他听完万敬的解释,就知道这个夷陵兵备道非同小可。

今年年初的时候,吏部发布了新的条例。

担任六部主司一级的官员,有亲民官的经历,并且获得中等以上的考课结果,就能优先获得推荐。

这并非是隐性条件,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朝廷越来越重视亲民官的履历了。

六部主司是正五品,也是从低级官员向中级官员的重要一步,快人一步就意味着比别人更容易升为高级官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